覆漢

第二十三章 紛紛塞上行(1/4)

    洛陽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說白了就一句話……那就是公孫珣迫不得已在渭水畔上演的那場華麗至極的軍事表演,把所有人都嚇壞了。

    現在天子害怕他入局,宦官更害怕他入局,然後袁氏也害怕他入局,甚至董卓都害怕他入局。唯一一個不怕的,乃是大將軍,但是大將軍現在因為公孫珣打了這麽一場仗,反而腰杆子挺硬,不需要公孫珣入局了。

    按何大將軍的想法,等公孫珣幽州平叛回來,無論是做冀州牧還是入朝為驃騎將軍參政,他都能一力保證。再加上大將軍本人的政治智慧實在是沒法跟天子、宦官、袁氏那些人精相提並論,所以才放任了這一切。

    當然了,一直在飛速趕路的公孫珣並不知道這些,甚至連幽州哪裏到底是什麽情況都不清楚,直到正月三十日這天,在並州腹心內趕了足足二十日路的公孫珣一行人終於穿越了太行八徑之一的井徑,來到了常山國,這才通過安利號在本地的商棧接觸了一些訊息,但還是那些隔斷交通的老話。

    不過,從這裏開始,非隻是道路變得通暢,舊部、故吏、舊交也隨處可見,訊息終究是聚攏了起來,而等到二月初七日,公孫珣一行人疾馳到了範陽,遇到了在此處為縣令的公孫範,也遇到了主動奉命來此相迎的韓浩韓元嗣,甚至還接到了自家母親通過海路送來的一封信,這才算是知道了此次叛亂的重要內情。

    首先,按照公孫大娘的說法,烏桓人這次叛亂確實是她疏忽了……因為按照她馬後炮的觀察來看,烏桓人的叛亂是必然的,是應該早就有所預料的!

    因為,問題的根本在於經濟。

    要知道,遼西烏桓的社會經濟模式很特殊,他們被大漢豢養在塞外,卻居於柳城、管子城這些要塞身後,本身是沒有多少獨立經濟能力的,而長久以來,大漢朝每年都要讓青州、冀州支援幽州大量的、數以億計的金錢,其中絕大部分都用在了烏桓人和邊郡的軍事建設上去了。

    但是,這不是大漢朝要完了嗎?

    這不是從黃巾之亂後,冀州、青州,乃至於中原腹地自己都經濟破產了嗎?

    這不是涼州需要平叛,然後花錢如流水嗎?

    所以,烏桓人的經濟援助就停了,然後它就自己崩潰了。

    其實非隻是烏桓,去年開始,並州西河一代崛起的帶著大量雜胡的白波匪與匈奴人內亂,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大漢朝這個中央政權給他們輸血,當地本土經濟基礎又太差,那自然要經濟崩潰。

    放在後世,那就叫大漢朝經濟下行波及到了周邊,導致了烏桓人、匈奴人,甚至鮮卑人的經濟破產……而破產了,穿不起衣服、吃不上飯,以這些人的腦子,他不造反能幹嗎?!本來就是祖宗八代的強盜出身嘛!

    而遼西烏桓這邊,能等到公孫珣走後再造反,已經很給安利號和公孫珣麵子了!

    安利號畢竟拉拽著遼西烏桓部分參與到了渤海經濟圈,然後大規模緩解了這些人的困境,公孫珣畢竟是威望卓著,領著百萬人口的廣陽、漁陽、涿郡一屁股坐在昌平那裏……娘倆都在的時候,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信的最後,公孫大娘進一步反思了自己的錯誤……按她老人家的話說,應該早一年使出相應經濟手段,讓烏桓人徹底沒活路走的,逼得他們哪怕是公孫珣在側也不得不反,然後早有準備的衛將軍再從容出兵,提前廢掉烏桓人。

    到時候,非隻是北地天下太平,經濟建設如火如荼的遼東數郡也能多一些勞力,她兒子也能多一些如家奴一般的精銳騎兵,何至於讓這些人搶了那麽多東西,還逼的自己兒子去而複返……

    總之一句話,大娘很自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