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漢

第三章 日出東南隅(1/5)

    講實話,公孫珣一直都以為此人姓張名飛字翼德呢!

    不過此時反過來一想,那張飛年紀應該比劉備小上不少,此時或許還是個少年,別說此人未必已經與劉備相識,便是相識了,一個身量都未長成的‘萬人敵’抓在手裏又有什麽用呢?跟雁門那位‘萬蟲不當’有什麽區別?

    說白了,公孫珣早就意識到,一個人物的成長是需要經曆的。

    婁圭這個半成品的例子且不說……那曹孟德當日渦河裏洗澡時的混樣子,難道就是鞭撻天下的魏武姿態了?十幾歲整日鬥狗賽車的劉備和現在了死了娘成孤身一人的劉備,明顯不是一個人吧?

    便是他公孫珣自己,如果沒有去洛陽學經,又怎麽可能放得下對經學的尊崇?如果沒有在尚書台誅宦,又怎麽可能會徹底放下對皇室與公族的最後一絲期待?如果沒有提一萬之眾,覆滅一國,又怎麽會變得像現在這般自信呢?

    當然了,公孫珣也並不是輕視這些‘三國豪傑’,恰恰相反,他是很看重這些人的……畢竟,自家那位老娘當日討論這些人時所用‘幸存者效應’的說法在他看來還是很對頭的。或許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或許有自己身後這堆義從中就隱藏著大量的豪傑人物,但這些青史留名的人卻是從能耐和運氣都‘已經’證明過了自己。

    甚至進一步說,既然自己下定決心要去爭一爭,那如果能對某些人的性格和品行提前有所了解,也是好處多多的……審配就是一個絕佳的正麵例子嘛,若非是當日自己大膽將後路托付給這位審正南,高句麗一戰的結果,還真未必就這麽幹脆利索!可是公孫珣為什麽又會如此大膽將後路托付給此人呢?還不是他早就知道,這個審正南不但有智謀,而且是忠心耿耿的人物,絕不會作出背主之事!

    所以說,公孫珣對這些‘三國豪傑’的態度,其實是期待中帶著一絲坦然的……認可他們在自家母親故事中展示出的能力和品質,願意花力氣去探尋,但卻並不強求。而且,真要是遇見了,還要根據自己和對方的現實處境選擇真正適當的交往方式。

    比如之前的董卓和呂布……董卓如今是標準的大漢忠良,你心裏暗暗提防對方的同時無論如何也不能把人家當做國賊來對待吧?至於呂布,這位現在也不知道在幹嘛的當世虓虎,公孫珣當日第一反應就是離得遠遠的,不僅僅是因為母親口中那個三姓家奴的惡劣品行,更重要的是當日呂布是曾經射過他一箭的。

    兩兩相加,公孫珣當然自然就會對此人警惕萬分了!

    其實,若是公孫大娘知道自己兒子的心思,一定會來一句,這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大雜燴……不講究!

    總之,而回到眼前,聽聞對方不是張飛,而是什麽根本沒聽過的牽招後,抱著一絲期待的公孫珣先是一怔,但旋即就按下失落並恢複了常態:

    “既然是我弟的生死之交,不妨一坐。”

    “多謝君候!”牽招也是剛成年的小年輕一個,聞言不由驚喜。

    “子經非是俗流。”劉備在旁麵不改色,看似是隨口而言,其實是有所提醒道。“他和那邊那個尚未加冠的史路一起,都是安平國名士樂隱樂公的學生,通學過經典……”

    此言一出,公孫範、審配、王修幾人俱是眉頭一展,而其餘人也是普遍性高看了這人一眼……不管如何,這年頭有文化的人總是讓人尊重的,尤其此人看起來孔武有力,也算是文武雙全了。

    經劉備如此一言,那個未成年的史路也是勉強壯著膽子過來行禮坐下。而接下來,僅剩的一個領頭之人,也是不好不來了。

    “涿縣簡雍,簡憲和,”這人大大咧咧一拱手,倒是比之前二人還放得開。“家世破落,也無名師,隻是勉強識幾個字而已……君候不用在意我。”

    公孫珣認真一聽,倒是不由搖頭失笑……恐怕眼前還真你算是一條大魚了!不過,此人如此疏狂,怕是未必能招攬到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