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大人又被算計了

第143章 結局(1/2)

    大安朝的百姓都說,大安朝出了一個賢能的攝政王。

    君上文韜武略樣樣過人,打仗領兵從未吃敗,推行政事也是讓大安走向政通人和。

    因為宣成帝在世當政時安朝的沒落都一點一點被修補追平,百姓生活日益走向繁榮昌盛,坊間一些暗傳攝政王篡位的消息終究也都隨著時間歸於平靜。

    若是這朝堂是能者勝,那麽這天下理應讓賢。

    百姓們毫無疑問地會站在能讓他們安居樂業的人那邊。

    他們不懂得什麽叫做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隻知道徭役減輕,賦稅變少,新政開明而自由,街行少餓俘,歲運長治安。

    人人皆道攝政王體己愛民,能當政是百姓之福。

    朝中大臣原本幾年還延續著討好走狗的一套作風,被蕭容與一番整治之後,終於恢複了清明。

    能者當政的好處便是唯才是舉,任人唯賢,攝政王事事親力親為,從源頭上切斷了一切貪汙枉法的黑暗之舉,朝野上下齊心,賢才為君主的知人善用而感慨,能人借大廝的選賢舉能而效忠朝廷,在這般良性循環下,大安的所有朝野蛀蟲終於漸漸浮出水麵,當年長公主在位時限於身份未能完成的事情,都一朝在攝政王身上實現。

    朝中有不少大臣感念攝政王,紛紛想把自己女兒嫁於攝政王,倒也並非出於私心,而是鎮國長公主早已過世多年,攝政王日日操心朝野之事,身邊確實少一個能夠照顧他的體己人。

    攝政王為人純良政治,絕非薄情寡恩之人,若是自家女兒嫁入攝政王府,那自然也不會收到虧待。

    隻是無論是多少人想要把女兒嫁入王府,最後得到的回答卻永遠隻有一個。

    每每蕭容與都是在桌案上批著奏折,連眼皮都不掀一下,淡淡道,“內人有令,不準另娶。”

    這內人自然指的就是長公主。

    隻是長公主已然過世多年,何來此令?

    起初朝臣還想再努力幾番,然而久而久之,日日得此答案,也就不再言說了。

    看攝政王這麽多年日日忙於政務,也確實沒什麽時候打點府邸的事情,便也作罷。

    於是大安就出了這樣一位終生沒有續娶的攝政王。

    好在新帝遺傳了父親母親的驚世之才,三歲能誦七歲成賦,十歲就能拿七力大弓百步穿楊,十五歲監國攝政,文武韜略樣樣不輸攝政王,都是登峰造極的成就。

    倒是為攝政王減輕了不少負擔。

    弱冠之年,大興水利工程,為邊城的常年旱澇作出不小的貢獻。

    靖成二十六年,修繕塔台長城,抵禦外敵。

    靖成三十年,廢宦官掌權製,行七省九部,層層管轄中央集權,民主立法相互監察。

    靖成三十六年,國富民強,糧草足沛,派當年的蔣太傅之子蔣琤出征西梁,千日謀略百日破城,一舉滅了西梁國,命名為豫中十三州。

    靖成三十八年,大安勢大,國力兵力遠強於邊屬之國,北狄不戰自降,自願成為歸屬國。

    靖成四十年,天下統一。

    ……

    靖成四十三年,攝政王薨。

    攝政王薨的那一年正值冬季,百官齊齊跪於大殿之外,如送君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