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運動係統

32.爭論後的結論(2/3)

    遠的不說,近的就說110米跨欄項目上的劉飛揚,99年進國家隊的時候才十六歲,比現在的俞繼還小,我們當時就把他當做重點培養對象進行培養了吧,結果01年的時候才在亞洲的比賽裏做出成績,02年破亞洲紀錄,今年才有的資格參加世界田徑錦標賽,我們花費了四年的功夫,才把他培養成世界級水平的運動員。

    這個俞繼就算從現在開始培養,恐怕怎麽也需要個兩三年的時間才能成為世界級的運動員。”

    唐主任轉頭看著馬教練繼續說道:“至於明年的雅典奧運會,現在就討論派誰參賽還為時尚早。俞繼的奧運會A標成績其實對我們的參賽名額並沒有什麽幫助,我們仍然隻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那個陳建不是也達到了奧運會B標麽!

    我個人認為,奧運會這種國際性的大賽,還是派陳建這種經驗豐富的參賽選手會更穩妥一些,說不定有機會進入第二輪比賽。俞繼,太年輕了,而且參加的比賽也太少,偶爾一次的超長發揮並不能真正的說明他擁有最頂級的天賦實力,派俞繼參加奧運會的風險太大。”

    最後的這一句話,讓參加會議的眾人頓時心頭一震。是啊,這個俞繼這次是突然冒出來,破了全國百米紀錄,但他參加過的正式比賽也就這一次,不能排除他在比賽中超常發揮的可能性,沒有人能夠保證俞繼的這個成績具有持續性。

    比起那些久經沙場的老運動員來說,俞繼這種突然冒出來的成績總是不能真正的讓人放心,害怕俞繼會不會隻是一顆劃過體壇的流星,短暫的閃耀出光芒,然後便會消失在黑暗的夜空中。

    馬教練雙手撐著下巴,眉頭微皺,他深知,派俞繼出賽的風險非常大。

    如果俞繼的成績真的隻是曇花一現,那麽派俞繼出戰非但起不到鍛煉運動員的作用,國家隊也會因此白白失去一塊4乘100米的獎牌。

    對於田徑項目本就薄弱的夏國國家田徑隊來說,國際比賽中的任何一塊獎牌都是來之不易的。

    馬教練並沒有立馬表態一些什麽,但話題牽扯到了奧運會上,會議室內有些人已經有些坐不住了。

    “唐主任說得還是很在理的,奧運會還是派陳建去參賽比較穩妥一些,這俞繼畢竟太過於年輕了,比賽經驗不足,而且以後的機會也多的是。”

    “對嘛,這些年兩廣的體育發展得很不錯,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運動員,為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現在的運動員培養體係,也是值得推廣學習的。”

    在座的眾人聽了大多也都點頭稱是。兩廣地區曆來一直是短跑強省,就以目前來說,國內短跑的知名選手中,陳建、劉羊、尹漢都是出自兩廣的。

    東廣省田徑隊的袁教練學習了一些香江那邊的訓練方法,訓練出一批優秀的運動員,優秀運動員越多,成績越好,在國家隊裏的話語權就越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