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第五百二十二章 注定是徒勞的期待(2/3)

    一些債券,比如市政債券的發售量,已經有了大幅提高,資本市場的融資造血功能,正在開始恢複。

    更關鍵的是,拯救貝爾斯登的行動,展示了美聯儲救市的“堅定決心”,這非常有力的讓投資者的信心有了相當程度的恢複。

    在機構沒錢投資或者不敢投資的時候,一些有投資需求的民眾,開始把自己投資在國債等領域的資金抽出來,投入因危機而變得十分便宜的市政債、企業債和股市等。

    一定程度上,他們取代了那些之前到處融資投資的機構,為市場注入了更多的資金和活力。

    總的來,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形勢至少都有些好。

    在國際上,石油、農產品等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價格,在不斷上漲,而在美國國內,金融市場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反彈。

    脫鉤論四處流傳,他們相信,中國等金磚四國的強勁增長,將很快帶動發達國家走出低穀,次貸,也將很快隨之煙消雲散。

    此時華爾街的很多人都覺得,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音樂又恢複了正常,那當然是繼續跳舞。

    此時在他們眼中,類似馮一平那樣,還堅持最難的日子還沒到來的人,自然就即將變成一個笑話。

    然而對華爾街的一些高層來,這個夏,卻格外焦灼。

    那些此時保持樂觀的,多是華爾街的普通職員,他們隻要能保住工作,又有提成可拿,那麽,他們就覺得萬事大吉。

    但對類似於蘇世民這樣的大佬來,如何讓自己的公司不至於成為下一個貝爾斯登,不至於像貝爾斯登那樣,以一個恥辱的價格被出售,才是最關鍵的事。

    在高盛的勞爾德都有些慌了的情況下,蘇世民此時也淡定不起來。

    他們不淡定的原因,其實看一個指標就看得出來。

    雖然在貝爾斯登之後,在二季度,金融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好轉的跡象,但與此同時,美國經濟最重要的指標,失業率,開始了明顯的上升。

    對於這些經風沐雨的華爾街老人來,這隻意味著一件事,金融危機的延遲效應,終於在實體經濟中發酵,實體經濟正在開始衰退。

    而這就意味著,一場更嚴重的危機正在醞釀之中。

    美國經濟,起來也簡單,它主要由消費驅動,消費占據了美國GDP的70%。

    而和房地產相關的投資,雖然隻占GDP的5%左右,看起來相當不起眼,但卻能對經濟帶來重大的影響。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因為房地產對材料、裝修、耐用消費品等,有著相當的影響,可以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