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第六百四十七章 不太滿意(2/3)

    同時,作為一家已經成功國際化的企業,高管的國際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步。

    之前為了便於溝通和交流,嘉盛國內的高管團隊,馮一平最多也是聘請那些在國內出生和長大,後來到美國或者歐洲留學工作,具有國際化背景的華人,或者是已經回到國內,但同樣有國際化背景的國人。

    同理,美國公司那邊的高管,同樣是一水的美國人。

    單獨分開,這樣並沒有什麽不好,但是從集團公司的角度看,中國和中國之外的高管,有些涇渭分明的意思,這對將來的展,顯然是不利的。

    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將來的高管團隊,會由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成員組成,這是一個大趨勢。

    馮一平希望以這次團建為契機,讓中外兩方試水融合,但目前來看,除了德魯克,其他人還差點意思。

    包卓遠跟隨保障車隊前進,參加徒步的高管中,年齡最大的就是德魯克。

    這一路,他也是最活躍的一個,不斷同各公司負責人談話,會英語的,他們就用英語溝通,不會英語的,就通過給他配的翻譯溝通……,他算是和中美兩國的高管都比較熟悉的一位。

    剩下的那幾位,和中國的同事也有過交流,但並不深入,他們交流的主要對象,主要也是那些在美國留學過的高管,共同語言比較多。

    其它的那些,多半都還是禮節性的寒暄。

    這裏有溝通方麵的問題,國內的這些高管裏,很多人英語的水平,對不上他們的學曆。

    也有矜持的因素,來自美國的這幾位,相對來,無論是從工作履曆、個人成就,還是現在的身家,以及眼界、見識……,很多方麵,都普遍比國內的這些高管,至少要高出一個或者幾個檔次來,有點矜持,也實屬正常。

    當然,這一次同行的美國同事,一是數量也多,他們不跟中國同事交流,也不是找不到人話;二來,美國的這些高管,彼此之間,其實也不是非常熟悉,也想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加強溝通。

    “周總,還是要鼓勵國內的同事,主動和美國同事交流,那怕就是懷著練口語的目的呢?我希望他們彼此間能盡快熟悉起來,”

    融合的前提,至少是得互相理解,而理解的前提,自然是交流。

    周星宇看了看那兩個相互之間有些間隔的團體,“沒問題,一平你放心,我保證這次徒步之後,他們一定會打成一團,”

    “一平,我覺得,昨晚之後,不少人已經有不少感觸,不少人已經有了傾訴的**,今晚,是不是順勢組織一場活動,讓大家分享彼此的感受和體會?”

    “這事還用我們組織嗎?那還顯得刻意,讓人覺得不自在,憋不住了,他們自然會找人交流,多好?我們啊,隻要注意引導就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