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第四百九十八章 雲泥殊路(2/3)

    既有父輩的餘蔭,又有特區和中樞的照顧,現在的結果,那是真的稱不上好。

    1999年,一向秉持現代化運作,在全球廉潔指數排行榜上,一直位居前列的特%區政府,突然沒有經過任何招投標手續,把一項價值1億港元的數碼港項目,直接交給二公子旗下的互聯網高科技公司。

    如果能碰到這樣的好事,我們大多數人的選擇,肯定是好好做好這個項目,好好大賺一筆。

    但起點和眼界高的二公子,可不像一般人那麽喜歡掙這樣的“辛苦錢”,有了這個大項目,他先想的,就是以這個為基礎,把自己的公司運作上市。

    但是,他們家影響力再牛,有些公共機構,還是不好公開偏袒,比如聯交所。

    聯交所對高科技公司上市有諸多要求,除了持續經營時間之外,最嚴的就是財務數據。

    而眾所周知,多數高科技公司在前期,都是燒錢大戶,哪會拿出讓聯交所滿意的的財務報表?

    就是財務數據符合要求,直接上市的時間和成本都很高,所以借殼上市就是條好路子,資金成本低,上市時間短,而且程序也簡單。

    二公子看上了一家和自己公司業務相關,但是股價隻有6分錢,總市值才億多港元的完美殼公司。

    有他家背景作保,這個過程非常順利,殼公司行近億股新股,二公子把剛得到的政府大項目和自己的一些物業,作價近5億注入殼公司,按6分一股算,得到新股中的4多億股。

    之後,殼公司複牌。

    複牌的當,股價最高升至港元,市值由原本的億多港元,飆升至近6億港元,隻差一點,就一舉進入香港前1大公司之列。

    此時二公子公司所擁有的4多億股,已經價值近45億港元,而他的投入,隻是不到5億港元,而那5億港元中的大頭,則是特區政府額外照顧給他的數碼港項目(是不是已經無力吐槽?)。

    這才是真正的“城會玩”,這才是神級的空手套白狼,像都王總他們這樣的手段,與之相比,真的非常低級。

    估計好多個王總,蠅營狗苟好長時間,撈來的總額加在一起,還沒有別人運作一次的收入高。

    之後的事,前文已有贅述,年,袁先生親自參與,這家公司在各方無條件的支持下,快擊敗新加坡電信,成功並購市值達4億港元的香港電訊,從而一躍成為香港第八大上市公司……。

    句題外話,多年後,某老公把他家老頭子投入的幾個億翻幾倍,跟這位相比,不得不,還是差了好多火候。

    但是,這個成就了二公子的公司,其實就是一個大坑貨,因為香港電訊原股東,英國大東公司,近幾年不斷售出股份套現,以致股價下跌:年的股價比年高峰整整下跌了96%!

    比互聯網泡沫破裂時的公司還要坑人,慕名被坑的普通香港市民,不知凡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