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大清

第205章 清軍漫長的進攻之路(1/2)

    “不過現在不是該考慮的,將溫州府打下來要緊。”鄭軒將溫州府定為首要的目標。

    隨後又看向唐藏問道:“新任的湖廣總督畢沅什麽來頭?”

    “這畢沅曾在陝西任職,親手鎮壓當地新教仇殺,軍事方麵有一定的才能,想必乾隆也是看中這一點。”唐藏在書架上翻找著大清的官員資料。

    軍部可是大量收藏清軍官員檔案,這是鄭軒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如今宜蘭方麵能夠大規模滲透到大清內部,都是靠著軍部的這些檔案,接觸大清官員高層,並投其所好,用賄賂的手段獲取大量的消息情報。

    鄭軒接過唐藏遞過來的資料,閱讀得仔細。

    之後在地圖上思考許久,才下定決心道:“在連江縣修建防禦工事,若是依靠城池防守,遲早被阿桂一鍋端,

    連江縣附近都有一座玉泉山,那裏適合修建炮兵陣地。”

    他覺得不管是城池防守,還是使用陣列線都不太明智。

    前者雖然依托城牆據守,可確實活脫脫的靶子,想必阿桂此次不下二十門紅衣大炮,城牆目標太大,而且在火炮年代城牆作用也不大。

    即便打不贏也能將城內人圍死。

    後者大清王朝雖然沒落了,但原本是騎射起家,騎兵還是很有戰鬥力。即便己方打贏了,光複軍的損失代價非常大。

    日本天皇擊潰幕府的騎兵贏得最後的勝利,不僅在於兵源多,更在於火器更新換代,不再是傳統的火繩槍,而是從國外進口,更高精度和射程的膛線步槍或是火帽槍。

    而且三段射擊能夠在日本成功運用,在於日本馬匹是矮種馬。

    不管是燧發槍還是火繩槍最為有效的射程在100米內,大清馬匹隻需要九秒就到跟前,日本戰馬可能需要十二三秒以上。

    衝擊力也比大清使用馬匹的衝擊力小很多。

    後世看到的日本馬匹都是明治後期,引進外國品種改良而來。

    單單以戰列線不足於應對大清騎兵,並且戰列線意味著士兵站位非常密集,一枚炮彈就能夠帶著數十人,完全就是紅衣大炮的活靶子。

    所以用炮兵壓在陣中,兩側為戰列線,依托塹壕掩護,並在山腰修建簡易炮兵陣地,負責遠程火炮支援。

    “這次福寧府銅製野戰炮用於防守連江縣,熟鐵野戰炮用於進攻溫州府。”鄭軒拿出卷煙抽了起來,隨後問道:“我們的熟鐵野戰炮夠嗎?”

    “福寧府那有三十多門。”

    “那足夠了。”鄭軒點點頭。

    ~~

    此時的阿桂站在福州府城牆上。

    “軍隊來了幾人?”他問向春寧。

    “回稟大帥,隻有一萬五綠營兵與五千八旗兵。”春寧單腳跪在地上。

    阿桂聽完之後,拍了拍城牆,“催催吧,若是在半月內還未到,軍法處置!”

    他現在愈發覺得那些官員都是吃屎的,乾隆老爺子可是給了自己三萬多人,可實際自己手中隻有兩萬人不到。

    各地綠營兵拖拖拉拉,愣是集結好幾個月,如今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沒到。

    看來那些官員皮癢了,偷偷摸摸下絆子,就不怕自己上奏皇帝檢舉他們?

    最後歎了一口氣,又下令道:“在本地招勇兵,填滿這三萬人,半月之後,若是其他綠營兵未到,咱們拔營出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