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逃妃朕要你

第22章 結黨營私(1/3)

    那時節,中原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匈奴兵大肆的壓迫漢民,導致眾多漢民紛紛逃亡。原本固守根基,想要守住一方宗祠的士大夫全數也萌生了逃亡的念想。

    黃河流域,原本富庶的中原一帶,漢民競相逃亡。原本守著宗祠的,崛起了祖宗的遺骸,背起了行囊,帶著祠堂的宗牌,紛紛逃亡。頓時卷起了一股風風火火的大逃亡熱浪。

    他們中多數往南投奔南晉國,一路顛簸流離。路上再遇上那些匈奴兵,便被搶掠。若是不幸遇上羯部,便休想生還。也有卑躬屈膝誠服匈奴劉氏的漢人,但多數有氣節的士大夫依舊是選擇了出逃。

    也有聽聞燕地鮮卑國主重視生產,啟用賢才,招募漢官而萌生投奔之意的。加之本身一些觀念較為中立,又聽聞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一眾名門多在燕地謀事。更是有紛紛慕名而去燕地者。然卻也是一些實在去不了遙遠的南晉,方才將燕地作為選擇。

    一時間大燕國迎來了一小股難民朝,前來的漢人中不乏有才幹者,倒是都得到了任用。隻是時間稍長,便明白終究不如自己家漢人當家。說來說去,總還是要防範著,留給漢官的,不過都是一些不僅不要的官職,或者是生產農耕的職務。

    但王平卻常暗地裏寬慰一眾漢臣,如今天下大亂,胡部驍勇,我漢軍節節敗退。我等文官,武鬥不能,本念著一死報忠烈。可這些逃亡而來的漢民如何?這些被俘虜的漢奴又該何去何從?

    多有漢臣心中明白,也隻是歎了一口氣,自去從事自己的農耕桑田。

    但不得不說,中原地區的難民給燕地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同時漢民們以土地為依賴的本性在燕地紮根開花,原本蠻荒的地帶經過漢民們辛勤的勞作,卻開始長出了小麥等糧食的小苗。

    也讓一些鮮卑人改觀了對漢人的看法,但老一輩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曾退去,那種民族之間的隔閡依舊難免擦出不和諧的火花。

    這不,那最為厭惡漢人的吳王又率先挑起了事端,說是漢人難民種了他的一塊地,便狠心的命人將那一戶漢民生生打死。

    而龍城縣官因懼怕吳王勢力,卻也睜隻眼閉隻眼的糊弄過去。

    這事卻引起了一眾漢民的不滿,原本生在異鄉,那種同種族之間的守望團結便是莫名的強大。而一直以來鮮卑貴族對漢人的百般刁難更是讓他們無法漠視。紛紛聯合尋找出路,目光自然而然的盯向了燕國朝中如今官品最高的王平尚書。

    王平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便匆忙組織了一眾漢臣商議對策。不想這一切被吳王暗中盯上,便派人告知慕容荀說漢臣密謀造反。

    當日王平與漢臣們在臨時的家中商議此事,卻忽然來了一群刀劍明晃晃的侍衛軍。

    而親自帶兵前來的的竟是慕容荀?

    “參見國主,國主萬歲萬歲萬萬歲。”王平先是一驚,心下知道壞了。他們一心熱切想要為漢民出頭,卻忘了自己尚且是籠中鳥。

    “哼——私下結黨營私,你們眼中可還有朕的存在?來人,全部拿下。”慕容荀一聲令下,便要拿人。

    “國主陛下,此事乃是微臣之錯,一眾同僚不該受微臣牽連,懇請國主放了爾等,微臣願意一人承擔。”王平連忙跪地懇切道,此事非同小可,一定要保全漢臣力量。若是所有漢臣都被牽連進來,那以後漢民在燕國的日子就更難熬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