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羅香

後記(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小說裏的呼延綺羅和劉胤都是生活在中原的匈奴人,他們曾討論過孔子的話“夷狄之有君,不如華夏之無也”。何止是他們,大概曆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異族同胞們都經曆過這樣的困惑,什麽是華夏?什麽是中國?什麽是夷狄?什麽是正統?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過往的曆史無數次驗證的規律。縱觀曆史,在任何一個分裂時期,都會有僭違之爭,反觀眼下,與千百年前也並無不同。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歲月衝刷過地理的疆域,可人們心中文化的界限卻並不因此而改變。王朝的起訖並非更迭始終,英雄的成敗更不是評說曆史的唯一標準。

    我常常在想,什麽是真正的統一,是成吉思汗以武力實現的如同曇花一現般的廣域帝國,還是自始皇帝統一度量衡以來人們對於華夏文明的精神認同?這是自有中國二字以來便爭論不休的話題。

    於是更往深處想,人們為何會有紛爭?是追逐物質,還是追逐精神?是維護信仰,還是求達自覺?

    無數的問題困擾著我,讓我在下筆時始終困惑不得解脫。

    最困苦的時候,偶爾去了趟餘姚散心,無意間是王陽明的三個字打動了我——致良知。

    東方文化將人分為性本善與性本惡,西方文明把人性區分為獸性和神性。很多時候,我們做出決定,不過是刹那的巧合;善惡真假,是非對錯,真能那麽清晰明白麽?獸性與神性,亦隻在一念之間。

    理性使我們對他人有仁愛之心,這亦是神性區別於獸性的理智法則。

    尋求良知並且自知,大概是心靈安放的最佳途徑。

    每逢到了選擇的關口,便尤其如此。

    故事裏的劉胤最終放下了家國江山的英雄抱負,與心上人遠走埋名,過上了平凡的生活。可在現實中,失意方知進退難,能在人生鼎盛時急流勇退的人,亦著實不多。

    而我想寫的,並非隻有情長。

    二零一四年二月 於北京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