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兵王

第613章 鬼抬轎(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八百裏秦川,錦繡河山。北麵荒涼卻氣勢雄渾,南麵陰鬱卻秀麗錦簇。

    秦嶺就是華夏的南北分水嶺啊,與淮河形成秦淮一線,將南北分了個通透。

    北麵種麥子,吃饅頭。南麵種水稻,吃大米。

    周以龍興,這龍說的是龍脈,而這龍脈,正是八百裏秦川。

    周王朝起源自渭水,渭水的源頭在鳥鼠山,而那鳥鼠山,正是西秦嶺。

    所以自古以來,周王朝把秦嶺視為龍興之地,此後曆朝曆代,無數的墳塚與大墓都坐落在這裏。

    可是隨著時代流轉,日過荏苒,華夏王朝更迭不斷,氣數也一個盡了一個完。

    南方才子北方將,河西黃土埋皇上。

    據說,這片黃土地上,埋了七十多個皇帝,簡直就是皇帝小區了。不過當皇帝的,紮堆埋在一起,在下麵見了麵,也不知道會不會掐。

    河西帝陵多,但大多數都集中在秦嶺。最著名的,莫過於驪山秦始皇陵,還有常羊山的炎帝陵,這都是源自秦嶺。

    皇帝往秦嶺葬,王侯將相、諸侯公卿自然也想找塊好風水,誰不想讓自己的後代做皇帝,將來給祖宗加個皇帝的諡號?

    於是爭相往秦嶺葬,但凡有塊好風水的,說不準都葬了好幾茬人了。

    到了王朝後期,秦嶺真可謂是滿地墳塚,把全天底下的奇人牛人,都埋了個差不多。

    有陵墓就有盜墓,遇上連年大旱,關中顆粒無收,人們餓的前心貼後背,有的甚至易子而食。

    自然,也有大膽的,腰上係上根紅腰帶,進秦嶺掏墳堆子。

    墳裏埋的是好東西啊,摸出來有幾件就能發橫財。

    盜墓的相信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個行列,到了戰亂的時候,有些軍閥還靠盜墓來支撐軍費,漸漸的發展成了氣候。

    傳到這會兒,隻剩下南北兩大派,其他的都是野路子。

    南派的不講究,見了什麽挖什麽,能拿多少拿多少,拿不走的也要燒了埋了,不給別人留。

    北派的是祖上傳下來的倒鬥手藝,要拜曹操為祖師。講究很多,進墓隻拿一件,絕不多拿,人也不多,不過很少有單幹的。

    其他的都是野路子,算不得職業盜墓賊。這些人,有的是貪財,有的是窮瘋了。

    這盜墓的多了,那陵墓就那麽多,總有盜完的時候。

    再加上後來人們也學精了,知道在墓裏放的陪葬品多了,更容易暴屍荒野,所以就幹脆不放陪葬品了。

    老墓就那麽多,新墓又用不著盜,所以盜完了就沒了。

    這叫不可再生資源,過渡挖掘,總有枯竭的時候。

    而且國家也為了保護文物與研究曆史,開始發掘一些古墓,出土文物,這自然就摒棄了一些大墓被盜。

    到了這些年,能找到一座陪葬品不少的墓,已經很難了。很多盜墓賊,都改行賣古董了。

    就比如這秦嶺的一些大墓,有的一座墓光盜洞就有上百個。人走在上麵,腳下一滑,指不定就掉進哪個將軍或者公卿的墓裏了。

    盜別人盜過的,叫撿漏,這種事直到現在都有人在幹。偶爾能扣出幾塊銀元,或者戒指耳環啥的。

    所以這次能從郭公嶺找到這麽多明器,那在盜墓界的確是大新聞了。

    “那你說說,這郭公嶺附近,到底有沒有大墓?”蕭衍與嶽無憂站在郭公嶺東側的山峰上,眺望著四周圍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