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當校長

第五百一十三章 光華少年班招生簡章發布!(1/2)

    ……

    先別看,等2點後再看!

    ……

    美國大學如此良苦用心的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的目的主要有:

    通識教育為了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嚐試各個學科,文理兼修。通識課程基於人文精神的培陽,讓學生具備基本的知識底蘊,偏向學生基本技能、邏輯、思維上的培養,如英文寫作、口語表達、批判思維,使學生真正得到全麵發展。

    學生通過嚐試學習了各個領域,找到自己最終的學術和職業方向。比如美國大學排名前30的名校中,隻有寥寥幾個學校為本科生開設了商科相關專業,而且一般都是綜合商科,而幾乎沒有金融、精算這種細分專業。這就是美國大學認為,商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在沒有實戰經驗的情況下很難積累起來,學生需要在對商科各個分支進行研究了解後,才能進一步確定自己今後學習和職業的規劃。

    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曆程,我們看出美國本科通識的主要特點有:

    01

    美國本科通識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希望學生主動的去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消化知識,由於大部分美國本科學校采取小班教學,班級人數少利於老師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生因為也能得到更多的訓練;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安排學習和研究時間,自主選擇學習題目。

    02

    美國本科通識教育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美國通識教育強調寫作的反複訓練,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CEO認為經過通識教育的畢業生有著更強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03

    美國本科通識教育注重學生對全球文化、非本土文化的理解,目的使學生具備更開闊的全球視野,提供處理問題和看待文化的新視角、新思路。

    通識教育的起源:

    第一階段(1636-19世紀前期):自由教育在美國的出現

    1636年創立的哈佛學院是美國殖民地時期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極大地影響了此後美國私立大學特別是私立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理念和課程內容等。

    從辦學理念上看,哈佛學院以及此後模仿哈佛大學建立的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都把培養有學問的牧師和有文化的市民作為大學教育的至高目的。

    在課程層麵,不少學者認為,哈佛學院課程大都承襲歐洲大學的傳統,特別是牛津和劍橋的做法,以七藝和文雅學科等為主要學科。

    第二階段(19世紀中期-19世紀後期):自由教育的變化

    1828年耶魯大學提出了《耶魯報告》,對古典教育的目的、內容、教學方法和教育對象等做了係統闡述。

    這一時期,美國自由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可以從《耶魯報告》中比較清晰地反映出來。與以往不同,《耶魯報告》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人。全人即是性格均衡發展、視野開闊、具備全麵知識和技能的精英人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