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尋龍記

第七百九十二章 三路夾擊(1/2)

    第七百九十二章 三路夾擊

    話說周不疑一封密信,可謂是殫精竭慮,抓住洛陽這個核心和重點,更是中原戰爭的焦點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戰略部署。

    徐庶的本來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看到最後,隻覺得背後出了一層冷汗,狠狠一拍桌子道:“幹他娘的!我早就想狠狠地打一仗了!”一句粗話出口,隻覺得滿身舒爽。

    荀攸秉性持重,皺著眉頭深深道:“奉孝病重,這一仗,恐怕要靠元直你了!”

    徐元直吃了一驚,但他何等聰明,旋即反應過來。長安重地,不能沒有重兵大員防守,荀攸擅於守成,是最好的鎮守長安的人選。那麽帶兵打仗的重任,就落在了他徐元直的身上。

    徐庶想通此節,倒是沉穩了下來。他原名叫徐福,幼時就喜歡舞槍弄棒,一身劍術非凡,急公好義、快意恩仇,為了替朋友報仇,一劍將仇人殺死,僥幸逃脫。自此仗劍披發、流落江湖,自此踏上求儒求學之路。

    二十五歲得遇司馬徽,成為水鏡先生門下,從此棄了長劍,著了儒服,遍訪名師,刻苦求學。徐庶是有前科的人,因此基本沒交什麽朋友,隻知道埋頭苦讀。徐庶讀書務求精熟,直到學業大成,終於交到一個好朋友,就是同郡名仕石韜石廣元。

    自此開啟一段黃金歲月,徐庶與好友縱談理想,共同歡笑、共同歡笑,並結識了許多荊州名士,從此開始施展才學,名動荊州。直到得遇青龍之主陳龍,徐庶的才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荀攸擅守,徐庶則更長於進攻。至於智謀機變,更不在荀攸之下。荀攸慧眼識人,清楚地知道此次洛陽攻擊戰,大軍師的重任非徐庶莫屬。

    荀攸順手拿過書架上一幅地圖,在桌麵上打開,兩位軍師細細觀瞧。荀攸先道:“長安兵力,除了城外號稱效忠皇上、護衛雍涼的盧、皇甫、朱三軍之外,尚有青龍軍十萬人。”

    荀攸口中的盧、皇甫、朱三軍,自然是指一直在長安西北遊蕩的盧毓、皇甫嵩、朱儁三位將軍。他們雖然沒有明確效忠陳龍,但與陳龍過從甚密,補給也依靠長安供給,與青龍軍的關係仿佛是魚水之歡。拱衛長安西北麵城防,甚至將來統一西涼,昔日朝廷三軍還有用武之地。

    徐庶沉吟片刻,指著潼關道:“張繡已降,李傕、郭汜與李儒之間的結合雖被打散,但時常騷擾邊境,潼關和風陵渡口一線,乃是兵力輸出的重要關口,無論是水路還是旱路,都必須經過此處,所以需要大將重兵防禦。”

    荀攸聞聽笑道:“大軍師所言甚是,說到水陸兩路,難道元直想兩路出擊?”

    荀公達一句“大軍師”,說的徐元直老臉一紅,隨即也笑道:“什麽都瞞不過總軍師你啊!”

    兩人心照不宣哈哈大笑,胡亂說笑吹捧了幾句,徐庶正色道:“黃公覆取函穀關,魏文長、張文遠取孟津,周不疑、顏良取虎牢關,三麵夾擊如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