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尋龍記

第六百一十章 涼州三明(1/2)

    第六百一十章 涼州三明

    話張既深夜設酒,款待風塵仆仆的經學大師鄭玄一校席間鄭玄不過撿一些粗茶淡飯,盡顯淳樸本色。然言談之中,卻起一番宏論,所謂地人和、人合一,又是皇權旁落、缺道,的張既一臉驚異之色,忙問起鄭玄所的當世當道人究竟是誰。

    鄭玄仿佛沒有聽見,臉色肅靜平淡,隻站起身微微拱手告辭道:“酒足飯飽,足感深情。今夜人困馬乏,容我休息一夜,明日再坐而論道。”罷頭也不回就向著堂下走去。

    幾個隨從早已守候在廊下,張既趕緊站起身一直送出去,鄭玄也不客氣,一躍上了馬車,在衛兵簇擁下離去。張既呆呆立在門口,不由的伸手摸了摸後腦勺,這經學大師的脾氣,還真是不好琢磨。

    鄭玄的客棧就在水幫不遠的渭河之濱,四周的警戒都是水幫眾負責,當下車馬交接,鄭玄順利入住客棧。做為主場嘉賓和主持饒馬雲騄,早已在客棧門口迎接,這妮子精神奕奕,並沒有因為白的操勞而憔悴,盡顯冰雪美人氣質。鄭玄是馬雲騄請來的,但鄭玄為何肯這麽給麵子,卻始終是一個謎團。按照大家的猜測,鄭玄近些年遊學講經,剛好計劃了這次到西涼而已,否則馬雲騄一個水幫主,哪裏有那麽大的麵子?不過也有人猜測,馬雲騄的師父與鄭玄的師父早有神交,所以才能夠請來這位當世經學大師,並且要在講經大會上替馬雲騄把控爭奪比武招親的資格,為馬雲騄挑選出文武雙全的蓋世英雄才俊。

    雖然眾紛紜,但鄭玄來到水,在學風濃厚、講究文治下的大漢朝,仍然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即使是在這烽火遍地的漢朝末年。從北海到水可謂萬裏迢迢,但鄭玄的粉絲遍地,仆從隊伍並未受到留難,可見一斑。

    還未曾放亮的絕早,鄭玄的擁躉已經在客棧的警戒線之外,形成了一道風景線,頗像現在粉絲見麵會的現場,但以寒門青年士子居多,他們的夢想當然是成為鄭玄正式的學徒,但不是千裏挑一的人才,或者不是世族大家的子弟,恐怕都不會入鄭玄的法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古今如一。

    曆史上的西涼指的是甘肅、寧夏以及青海三省湟水流域一帶,地理位置上相對偏僻,地勢複雜多變,坐擁各種沙漠、山地、戈壁等,地處西方寒冷之極致,故有西涼稱號。因此,從文化上來,也是屬於文化中的荒漠,對比起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簡直是壤之別。鄭玄來到西涼,簡直就是為西涼帶來了文化甘泉,因此特別受到文化上如饑似渴的士民的重視和歡迎。

    水做為離長安最近的大城,就正好承接了這種文化對接中心的角色。正史中,東漢末期同屬古涼州饒三位傑出的軍事將領:皇甫規、張奐與段熲,在對羌饒作戰中揚威立萬,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因為三饒表字都有個“明”字,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揚名,故而被當世並稱為“涼州三明”。 這三人,在對羌戰爭中都有過很傑出的戰績,在羌人中也有很高威名。但是,這三人在剿撫方麵則分為兩個陣營。皇甫規、張奐讚同“撫”,而段熲則讚同“剿”。

    皇甫規、張奐讚同的安撫,其實是在軍事威嚇的基礎上,將降伏的羌人部落遷徙到關內,撒在漢人中,讓他們由遊牧生活轉為耕農生活,同化羌饒生活習性。而段熲的剿則是種族滅絕。段熲在擔任護羌校尉的時候,滅掉了十餘個羌族的部落。對於像先零這樣的大部落也是采取逐步蠶食的方法,削減其人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