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尋龍記

第五百三十二章 合淝城下(1/2)

    第五百三十二章合淝城下

    話甘寧一箭射死鄧龍,將黃祖水寨焚毀,意外引來黃射歸降,卻又得到驚饒消息,黃祖早已投降曹操,且已經將曹軍引到卻月城下。

    原來,曹操在攻克合淝城之前,早已與黃祖暗中達成協議。當時曹操派出進行秘密談判的使者乃是淮南名士蔣幹蔣子翼,此人極善辯論,以時事打動並服黃祖降曹,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蔣幹,字子翼,九江人。正史中,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縱橫於江淮之間。而《三國演義》中則將蔣幹刻畫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醜形象,純屬虛構。正史中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初,曹操聽周瑜年少有美才,於是密下揚州,派九江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勸周瑜離開孫權投奔自己。蔣幹有美好的儀表,以辯才著稱,在長江,淮河一帶出類拔萃,沒有人能與他論辯。於是蔣幹布衣葛巾,以私人拜訪的名義去見周瑜。周瑜親自出迎,立刻向蔣幹:“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客邪?”蔣幹:“吾與足下州裏,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雲客,無乃逆詐乎?”周瑜:“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然後和蔣幹一同進食。三後周瑜邀請蔣幹參觀軍營,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並向蔣幹:“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複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蔣幹笑著,但始終沒有話。但是回去後,蔣幹向曹操稱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勸曹操放棄了招降周郎的念頭。

    而陳龍穿越的這段三國曆史,蔣幹用他三寸不爛之舌,成功服黃祖歸曹。七路曹軍攻克合肥,五路繼續施壓廬江江東軍,兩路加上虎豹騎突襲進入卻月城,奪取江夏控製權,是黃祖歸降之後,程昱親自為曹軍擬定的南下軍事戰略,曹操深以為然。

    曹操在魯山城前大營之中,獲悉夏侯惇軍大敗而歸,死傷將近萬人,心中大怒,拔出腰間倚劍,欲斬奉命接應夏侯惇的許褚及俘獲的文聘父子三人,眾人死勸得免。程昱知夏侯惇乃是曹孟德至親骨肉,勸道:“主公!夏侯將軍福大命大,雖然重傷被俘,自當無恙歸來。今放著文聘父子三人,何不陣前換回來?”

    正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曹操放下心中焦躁,讓人立即前去黃忠大營傳話。夏侯惇地位非同尋常,本人更是曹孟德的堂弟。曹操之父曹嵩,乃是東漢末期大宦官曹騰的養子,但他的本家卻是夏侯氏。據《三國誌魏書武帝紀》注引《曹瞞傳》及《世語》二書:“(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指曹操)於惇從父兄弟。”從血緣關係來看,曹操其實就是夏侯氏的後代,他手下的頭號大將夏侯惇就是他的堂弟,另一員大將夏侯淵也是他的族弟。

    夏侯惇長期獨擋一麵,“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三國誌魏書夏侯惇傳》)。夏侯惇極受曹操的信任,除了他自身的才幹勳業之外,與曹操的親族關係乃是他如此受寵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夏侯惇對曹操的價值,乃是整個賴以起家的曹氏和夏侯氏宗族人心,不惜一切代價救回夏侯惇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曹孟德的使者到達黃忠軍團營門的同時,青龍軍大帳之中,戲誌才與黃忠、陳到正在商議軍情。戲誌才秀眉緊鎖,罕見的露出一抹憂色,對黃忠道:“沒想到在此遇到曹軍埋伏,死傷這麽多兄弟,文聘師長父子三人被擒,吾之錯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