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尋龍記

第三百二十一章 徐家公明(1/3)

    第三百二十一章 徐家公明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唐.王維《觀獵》

    話說慶獻宮內龍周定計,虛虛實實,兩路並進,虛攻定陶,實取鄄城,虛化為實,實化為虛,必要教那曹操手忙腳亂,難以安心攻打青州。陳龍的第一真實軍事目標,卻是在攻打鄄城的過程中,設伏對付濮陽救兵,最終一舉拿下戰略要地濮陽。

    隻是曹操兵多將廣,鎮守濮陽的也是名將滿寵和徐晃,絕非易與之輩。正史中,滿寵的整個生涯更是文武兼備,戰績輝煌,是北魏的四朝元老,屹立不倒。徐晃就更加了得,白虎軍的外姓將領中,隻有他能和大將許褚相提並論。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縣人。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正史中,徐晃年輕時曾做河東郡小吏,因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有功,被提拔為騎都尉。初平三年,王允和呂布誅殺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破長安城,殺王允等人,後又自相火並,在長安大肆屠殺。徐晃說服楊奉護送漢獻帝東入洛陽。漢獻帝渡河至安邑時,封賞保駕有功人員,徐晃被封為都亭侯。

    建安元年,漢獻帝在河內太守張楊、興義將軍楊奉等殘餘朝官的保護之下,回到了洛陽。楊奉被拜為車騎將軍,駐兵大梁。徐晃見大將軍兼司隸校尉韓暹和衛將軍董承之間爭鬥日益加劇,就勸楊奉歸附曹操,楊奉決定聽從徐晃的建議。

    建安二年,曹操保護著漢獻帝要遷都許昌的時候,楊奉在韓暹的挑撥下又改變了歸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韓暹一起出兵去劫駕。楊奉在梁縣被曹軍殺得大敗,徐晃則趁機投奔了曹操。從此,他便成為曹操的一名忠實戰將,跟隨曹操轉戰南北,為曹魏的創建屢立功勳。曹操分兵給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兩地,破之,被拜為裨將軍。又隨曹操攻呂布,降呂布將領趙庶、李鄒等,後又與史渙在河內斬殺眭固。

    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在官渡之戰中,徐晃隨曹操擊敗了投靠袁紹的劉備,又隨曹操擊敗顏良,攻克白馬,進至延津,在此擊敗文醜,被拜為偏將軍。

    九月,曹操出兵與袁紹作戰,不勝而還,堅壁自守。時袁紹數千車糧草至官渡,謀士荀攸對曹操說:“袁紹的運糧車旦夕間就到了,其押運糧草的將領韓勇猛但輕敵,出擊可以將他打敗”。曹操問:“誰可以擔當這個重任?”荀攸說:“徐晃徐公明。”於是曹操派徐晃和史渙帶著幾千騎兵共同攻打韓猛,在故市截燒其輜重。此戰,徐晃功勞最大,被封為都亭侯。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利用袁紹死後袁譚和袁尚爭立後嗣的矛盾,發兵北上攻打冀州。曹操包圍了鄴城,攻破了邯鄲,易陽令韓範詐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臨城下,給韓範寫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陳明利害,勸韓範投降。韓範被說服後改變主張,決定以全城投降。

    徐晃勸告曹操說:“如今袁譚、袁尚還沒有被擊敗,沒有攻下的城池都等待消息,如果今日滅了易陽,明日那些城池都會死命防守,河北就沒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請求您招降易陽來給各城看,那樣他們都會望風歸順。”曹操采納他的意見,封韓範為關內侯。接著,又收降了涉縣長梁岐,同樣賜爵關內侯。曹操能夠很快翦除鄴城羽翼,攻克鄴城,奪得冀州,和他聽取了徐晃的這一建議是分不開的。

    旋即徐晃又攻毛城,設伏兵大敗袁軍,破三屯。之後,隨曹操在南皮大破袁譚,袁譚被曹軍所殺,徐晃又平定平原叛賊。建安十二年,徐晃隨曹操北征烏桓,在白狼山之戰中,大敗敵軍,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被殺,曹操最終討平烏桓,徹底鏟除袁氏殘餘。徐晃因功被拜為橫野將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