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尋龍記

第二百九十三章 攪動風雲(1/3)

    第二百九十三章 攪動風雲

    話說小小的朝鮮半島,竟然也是風雲際會,令人無比詫異的是,這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同樣在公元200年前後人才輩出。陳龍想不到的是,自己的這次北上,竟然攪動了整個北部風雲,各大軍閥環環相扣,甚至驚動了似乎遠在天邊的朝鮮半島三國。實際上,朝鮮半島、青州半島、以及日本伊都國本島都是以海上漁獵為主,海上距離並不遙遠,早有交集和衝突。

    如今大漢朝北部的動亂信息,同樣飄揚過海,傳到了還處於半農耕半原始狀態的日本列島。

    當時的日本列島,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大部落,經過長期的攻伐兼並,還剩下三十來個大部落,在東漢末年紛紛開始稱國。而當時起的名稱十分奇葩,什麽對馬國、末盧國、彌奴國、鬼奴國、狗奴國,等等。

    《三國誌》記載,倭人喜歡喝酒,說明他們當時的種植業還是比較發達的,已經有富餘的糧食來釀酒。在日本的曆史上,這個時期叫彌生文化,中國稻米傳入日本,改變了倭人的生存方式,有學者曾說:“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島饑餓的人們。”

    他們還從大漢學習種植其他一些作物,比如紵麻,還種桑養蠶,有紵麻,就可以紡織成粗布;有蠶絲,也會織成比較華麗的縑綿。

    《三國誌·魏誌》中專門為倭人設立了列傳,詳細記錄了相當於三國時期倭人社會的曆史。《倭人傳》從朝鮮半島南部的狗邪韓國為起點,依次記錄了日本列島內一係列小國的概況,以及倭人這一族群的風俗習慣。

    從史料來源看,《倭人傳》的內容絕非出自捕風捉影式的傳聞、或倭人自身單方麵的描述。三國時期,曹魏設置於朝鮮半島上的帶方郡,長期擔負著監視三韓與倭諸國間動向的責任,帶方郡的使節曾頻繁往來於倭人境內,並駐紮於伊都等國之中。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帶方郡建中校尉梯儁還曾奉詔到達日本列島內,冊封女王卑彌呼為倭王。可見,曹魏政權應掌握著有關倭國國內相對準確的情報。《倭人傳》中的文字很可能即出自曹魏官員在親身調查後寫成的記錄,其記載比較客觀的反映了當時日本列島內的情勢。

    女王卑彌呼平定倭國大亂的事跡是《倭人傳》中非常著名的片段。倭國原本是一個由對馬國、一大(支)國、末盧國、伊都國、不彌國等眾多小國組成的鬆散聯合體政權。這一聯合體的中心位於邪馬台國,卑彌呼當政的邪馬台國又被稱為女王國。卑彌呼時代以前,倭國也存在過男性的王。由於當時諸政權間戰事不斷,倭國長期處於動蕩局麵。最終各國一致推舉出帶有巫祝色彩的女王卑彌呼主政,倭國內部方逐漸穩定。

    執政後,卑彌呼一方麵在伊都國中設置了令諸國忌憚的“一大率”來監督各國;另一方麵,其主動融入中國王朝構建的東亞世界體係,並獲得了曹魏政權的冊封。上述在內政外交上的一連串舉措頗有成效,卑彌呼不僅奠定了其在國內的強勢領導地位,在與日本列島上其他政權發生衝突之際,還獲得了中國王朝強有力的支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