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鑒寶狂人

第二百三十二章 分毫不差(1/3)

    要是按照這樣的話,其價值也在四千萬左右,鑒寶異能給出的估價是四千六百萬。

    所謂琺琅彩其實就是一種將畫琺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彩色上釉。

    其特點也很清晰,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這樣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麵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甚至可以說是“白璧無瑕”的一件產品。

    一般鑒別這個琺琅彩首先得看瓷胎,其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基本上都是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是很少見。

    然後就是看造型。基本上都是些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器,和動物擺設品、

    再然後就是觀察底釉。正確的是為純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黃,釉麵更是光滑無比,沒有任何的瑕疵。

    隨後就是看到琺琅彩的這個色上麵。基本上都是顏色極其鮮豔但又很柔和,很少為純色而以粉色型偶合色。色種非常多,同一個物件上至少能看到七八種顏色,多的十幾二十種也不為怪。

    還得看其色料的特點,每一個圖案都是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的。其料彩的表麵會有玻璃質的反光感很是光滑。

    有的時候還可能會反射哈利光很美。而且這個釉料會突出底釉一毫米左右,立體感是能夠比較清晰看出來的,用手去觸摸更是能夠清楚的感覺到。

    如果將其放在一個大約十倍的放大鏡下麵甚至可以看到每一片小花都有著極小打開片紋路。這更是其難能可貴的一個特點。

    這個琺琅彩的畫功特別多講究,基本上都是工筆畫,每個朝代又有所不同,在康熙年間基本上琺琅彩都是色地,紅、黃、藍、綠、紫和胭脂色為其主要的顏色。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康熙年間的琺琅彩是無花無鳥的,而且彩色的調配都比乾隆雍正更差一些。

    要說琺琅彩比較成熟的階段就是雍正時期了,不僅在工藝上有所突破,色彩更為豐富,而且在這個時期使用的都是白地彩繪,這樣更能夠凸顯出琺琅彩的色彩豔麗。

    並且雍正時期的琺琅彩基本上都是以山水、竹石、花鳥等作為景物再搭配上相應的詩句等,顯得格外的別致高雅。這個時期還有著比較特殊的就是單色作畫,在當時非常的流行。

    沒想到看著就是個彩色的碗,這解讀起來卻那麽的豐富,尤其是畫技上更令人驚歎,如此的一個畫麵竟然能夠安放下那麽多東西,並且如果單獨看的話就像是一幅水墨畫一樣,極為美妙。

    這也難怪其價值會這麽高了,物以稀為貴,清朝後期琺琅彩就消失匿跡,也是因為其製作工藝太過於繁瑣並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做成的所以才沒有流傳下來。

    現在的瓷器碗都還有著琺琅彩的影子在裏麵,隻不過其工藝水準卻並沒有琺琅彩那麽精致。

    喬猛在將鑒別內容輸送進去之後估價也是直接填寫的鑒寶異能估價,按道理來說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就算不是第一的話應該也不會直接就淘汰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