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鑒寶狂人

第一百五十二章 禦用硯台(1/3)

    按照王哲的指示,喬猛把這一件物品拿到手中,使用異能鑒定起來。

    王哲看喬猛好像隻是拿著東西轉來轉去不知道這樣能看出什麽來便問道:“小猛,你這樣就能鑒別這件東西的價值了嗎?”

    “是啊,怎麽王哲大哥對我的鑒寶方式有所懷疑嗎?”喬猛有些疑惑的問道。

    “哦,倒不是不相信你,隻是不知道這是什麽手法,想要學習一二,這才出言詢問。”王哲趕緊解釋自己這樣問的用意是什麽。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質疑一位鑒寶師的鑒定手法的話那絕對是對他的一種輕視,如果證明了這人確實做法不當而且沒什麽厲害之處倒還好說。

    但要是質疑的人手法獨到,能夠通過他自己的方式鑒定出許多不一樣的寶貝來的話,無疑出言質問的人要對此負責,這樣的言語很有可能毀掉一位鑒寶師的圈內名譽,所以很重要不可以隨便亂說。

    “嗬嗬,王哲大哥不用這麽緊張,我沒有責怪你的意思。”喬猛一看氣氛瞬間被他弄得有些凝重,於是立即輕笑了一下,緩解氣氛。

    然後大家的注意力又全部回到喬猛手中那件寶物之上,想要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麽價值的東西。

    其實並不是什麽奇奇怪怪的,而是一件比較有文學氣息的硯台。但這不是普通的硯台,而是一尊清朝乾隆年間的澄泥禦題詩硯。

    這硯台本來就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形狀以及裝飾手法,也有些古人比較喜歡樸素就隨便用個方方正正的,但是像這樣的硯台不用多說一定是高官貴人才能使用,並且使用者的身份絕對尊貴。

    說到這個硯台啊,它也可以稱之為研台,屬於漢族人民的傳統手工藝品,與筆,墨,紙合稱為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更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

    在漢朝的時候皇帝劉熙曾經寫過一篇《釋名》,其中解釋道: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硯台最初就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的。初期的硯他的原始形態就是一塊小小的研石在一麵被磨平了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

    等到了漢朝的時候,開始出現了一些裝飾,有些硯台生產者想到了可以在上麵做出一些雕刻,還能夠加上石蓋,下麵甚至可以帶上足。

    而硯台的基礎形狀發生改變還是到了魏晉以及隋朝時期才開始的,當時是出現了圓形的瓷硯,利用三角形的穩定結構在下方設置三足鼎立,不過後來又慢慢變為了多足來穩住硯台。

    隨後的箕形硯台則是出現在唐朝時期,更是當時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因為其形狀看起來就像是簸箕一樣,所以就有了這麽一個稱呼,他的硯底是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著的。

    再後來到了宋朝時,硯台的造型變化越來越繁多。硯台製作的材料同樣運用廣泛,其中最出名的就當屬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省卓尼的洮河硯,以及山西絳縣的澄泥硯。這四方硯台被稱之為“四大名硯”。

    按照王哲的指示,喬猛把這一件物品拿到手中,使用異能鑒定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