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臨天下

第321章 攻趙(1/2)

    秦王政十年(趙王偃八年),趙王偃以趙蔥為將領兵二十餘萬攻打燕國,此戰從秦王政十年初秋開始直至秋末,趙軍攻勢迅猛氣勢如虹,正像趙王偃預料的那樣,趙軍和秦軍對戰勝負難料,但是打燕軍從來不會失敗。在趙軍將士心目中燕軍就是天下最好的敵人,因為和燕軍對戰趙軍總能找回自信總能重現大趙好胡服騎射的輝煌。

    趙蔥不辱使命,不僅奪取了大片燕國疆土還攻占了燕趙邊界要地貍陽城。捷報傳來整個邯鄲城沸騰了,趙王偃激動地渾身哆嗦,同時劇烈的咳嗽著,還噴了一口血出來,這算是另類的祝捷。

    更讓趙國君臣高興的是,從戰鬥開始到攻占了貍陽城這時間可不算短動靜也不算小,齊楚兩國的說客都來到邯鄲了,可是讓趙王偃一直擔心的大秦卻無動於衷。這讓趙王偃信心大增,他立刻下令調集趙軍精銳趕赴戰場。至此,趙國麵對大秦一麵的防禦力量被抽調三分之二,針對秦軍的防線形同虛設,大秦攻趙的時機已經到來。

    白宣有著穿越者的靈魂,他自然知道大體的曆史走向,在原本的曆史上秦滅六國最難打的就是趙國。在白宣還是白狼的那個年代裏,閑的沒事的白狼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秦滅韓隻用了一年,滅魏三個月,滅楚四年,滅燕六年,滅齊隻用了不到一個月。而秦滅趙之戰,從秦王政十一年開始直到代王嘉兵敗自殺為止,整整用了十四年。也就是說秦滅其它幾國的時間加起來也沒有滅趙國一國多。

    趙國地處四戰之地,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根本原因就是走了富國強兵的路線。秦滅趙之戰前,趙國的軍隊是久經戰陣的,兵員素質是戰國七雄中唯一可以跟秦國對抗的,趙國之所那麽難打,良將隻是一個因素,士兵的驍勇和強橫的戰鬥力才是根本原因。

    戰國有四大名將,分別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這四個人的名字不僅赫赫聞名於戰國,更是響徹了整個華夏曆史長河。這四個人與其它一流戰將相比高出一大截,而這四個人中,白起、王翦是秦國的,而李牧和廉頗是趙國的。馬致遠的《漢宮秋》有名言,“三軍易得,一將難求”。趙國軍事人才的頂尖也是秦滅趙之難的一大重要因素。

    如今廉頗已經逃亡楚國,趙國兩大名將中隻剩李牧一個,而秦國從來都不缺乏一流的將軍,也不缺乏傑出的統帥。做為被嬴政委以重任,以舉國之兵相托的大秦統帥白宣他的壓力很大。雖然他知道曆史的走向,也憑借一己之力將大秦滅韓的時間提前了很多年,從戰略上造成了將楚國和魏國、趙國、燕國、齊國割裂開的趨勢,為大秦一統天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但是,滅趙才是大秦一統天下的真正的難點所在,隻要能把趙國徹底打垮,那麽滅其他幾國基本沒什麽難度。

    華夏史冊中提起大秦總會冠之以虎狼之國的稱謂,但實際上趙國也是一隻虎,一隻雄踞在中原大地上的猛虎。盡管趙國這隻猛虎比大秦這隻猛虎要瘦弱,尤其是現在,趙國這隻猛虎在麵對大秦這隻猛虎的時候已經心虛了,但猛虎就是猛虎,就算是一隻虛弱的猛虎也不是羔羊所能比擬的。因此白宣對滅趙之戰的總體策略是穩紮穩打,逐步削弱,最終一擊斃命。

    這一點嬴政和大秦重臣們也是認同的,畢竟是一國對抗五國。不要以為秦滅趙隻是秦趙之間的事情,若是真有這麽簡單,秦王政何必派姚賈帶著重金遊走於各國國之間,賄賂諸如後勝、郭開這樣的貪婪奸佞之人呢。打趙國同時要防備其他幾國聯手抗秦,雖說這種可能性已經不太大了,但小心使得萬年船,因此大秦滅趙的首戰用兵並不多,而且選在了秋末冬初這個季節。

    也就是說,大秦滅趙戰役的第一階段注定規模不會太大。因為要防備燕國、齊國、和楚國,絕大部分的兵力用來應對這種最不好的情況,所以攻趙的規模不會太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