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閑臣

第七百六十五章、論兵小子(1/2)

    水墨恒停下腳步一扭頭,見張簡修臉上信心滿滿,笑著衝他招了招手:“過來說。”

    張簡修不卑不亢,大步而進,走到跟前,先是對水墨恒和殳芃各微微鞠了一躬,算是行禮,然後立定。

    “你見過蒙古韃靼的騎兵嗎?”

    可水墨恒剛一問出口,便發現這個問題問得純屬多餘。因為張簡修才十八歲而已,他懂事時,北方九邊已經基本趨於安定,蒙古騎兵犯邊還不至於犯到北京邊上。不用問,他肯定沒見過。

    果然,張簡修搖頭回道:“沒。”

    “那你信心從哪兒來?”

    “我雖然對科舉一途不感興趣,討厭看四書五經之類的典籍,可兵書看過不少,像《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武經七書》等,我都看過。”

    張簡修聲音中厚有力,他論兵就像他父親論政一樣,從骨子裏透出一股興奮、無敵、牛逼的勁兒。

    “而且,我家還藏有戚大帥的兩本兵書《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還有一本抗倭名將胡宗憲主編審定的《籌海圖略》,那些書籍我都有過研究。”說完,張簡修自信地望著水墨恒。

    水墨恒點了點頭,沒有給予讚許的目光,但也沒有不屑,隻是輕輕地問:“既喜歡讀兵書,那應該知道趙括吧?”

    “大哥是說我紙上談兵?”

    “我隻是擔心,畢竟作戰不能靠嘴上功夫,重在應變能力。”

    “我該如何證明?”張簡修給人一種技癢難耐的感覺。

    “這個先不著急,我總不能將你一個人送到戚大帥身邊去證明吧。”水墨恒笑道,“先說給我聽聽,若蒙古騎兵來襲,你怎樣才能做到以一敵十?或是采取什麽作戰方法與抵禦措施?”

    “蒙古騎兵,乃元太祖鐵木真所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這支騎兵部隊一向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素有‘草原上的旋風’之譽。元朝破滅以後,騎兵依然大量存在,隻是零星分散於各個部族。”張簡修滔滔不絕:

    “如今騎兵的戰鬥力顯然大大不如元朝時期,可他們的實力仍不容小覷,時不時地總對咱大明邊境進行騷擾與侵犯。好在這些年來鎮邊的幾位高級將領都十分出色,從譚倫到劉應節,到楊兆,到當下的戚繼光、李成梁父子。”

    “其中,我認為以戚大帥的研究最為細致,所以他的防禦也最為有效。都知道,蒙古韃靼的騎兵曾經之所以無敵於天下,並不是靠刀槍棍棒,而是靠獨特的弓箭。他們擁有射程最遠、殺傷力最強的組合式弓,也叫複合弓。”

    “那弓通常由後背上的一條動物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拉力大約在五十公斤到七十公斤之間,而且十分短小便於騎兵運用自如,射出的箭殺傷範圍可達三百米,若在箭上裝備鋒利的金屬箭頭,能穿透當下最厚的盔甲。”

    “除了武器,蒙古騎兵還有一個咱們不能及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戰馬。蒙古馬不論嚴寒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具有極強的忍耐力,有時可以連行數日而不進糧草,甚至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在最險惡的地形上越過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