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閑臣

第七百零一章、官學與私學的分歧(2/2)

    難就難在私立學院。

    它們生員都是自費的,朝廷沒有為他們出過一分錢。我沒吃你的喝你的用你的,憑什麽管我?又沒做違法的事,對不對?

    關鍵,他們推崇的學術思想與官方對立。

    而由於學術的不同去查禁去封鎖,這曆來為人們所詬病,因為性質上相當於“焚書坑儒”、“文字獄”。

    文化領域一向推崇百花齊放百花爭鳴,這樣才能在包容並蓄中提高進步。越是不理智地打壓,越是容易激起反彈,最終的效果也往往會適得其反。

    這是文化領域一個鮮明的特色。

    官學與私學的分歧,本質上是兩種學術的不同:一個推崇程朱理學,一個推崇陸王心學。

    作為私立學院推崇的陸王心學,傾向於張揚人的個性。

    尤其以何心隱、羅近溪為代表,大肆鼓吹“人人皆可成聖”、“無父無君”的極端學說,自然不受朝廷待見。

    那該如何整頓?

    首先不存在裁汰一說。裁汰是老板對員工而言,雖然私立學院也在朝廷管理範疇內,但他們是自費,憑借興趣走到一起。說他們犯了學案,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嫌疑。

    自己掏錢學習,隻要不反動,學到死你也管不著。

    其次,能不能像官學那樣,規定他們的學習內容?比如:必須以四書五經、程朱理學為主導。

    可能性也不太大,學術自由嘛。

    陸王心學並不反動,之所以引起張居正的反感,是因為他們攻擊張居正嚴苛的政治方針。

    改革總會遇到不同的聲音,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無不如此,觸犯了部分人的利益嘛。

    差別隻在於,張居正命好,遇到全力支持的好老板。

    所以,那些當官的、有權有勢的,不敢站出來反對,但自身利益又被觸犯,心裏肯定不舒服,得找一個發泄的地方。剛好,陸王心學趁勢而起,迎合了他們的心。

    鑒於此。

    水墨恒提議道:“對於私立學院,若因為學術觀點不同,而去查禁甚至緝捕他們,這屬於野蠻的方法,並不可取。講學之風之所以風行宇內,是因為有人支持和鼓勵,讓他們的膽子變得更大。但如果直接將整頓的目標對準學生和講師,容易激起事變。”

    “那該如何?”張居正聚精會神。

    “作為朝廷施政者,管理私立學院的講師和學生非常困難,但管理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容易得多。”

    “你的意思是?”張居正眸子一閃。

    “整頓私立學院,咱不妨變換一個思路:與其將目標對準講師和學生,不如將目標對準背後支持鼓勵他們的達官貴人,隻要將那部分人限製住了,那私立學院自然就會失去蓬勃發展的土壤。”

    “若查禁私立學院,十有八九會引起事變,現在私立學院的生員太多,而且都是叛逆性很強的青年士子,與他們講道理也講不通。相信先生也不願意看到這個結局。但我們可以查禁達官貴人與他們同流合汙,查出一個辦一個。”

    張居正已是迫不及待,兩眼放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