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閑臣

第四百九十三章、時刻警惕 試圖改變(2/2)

    如果說“劉台事件”隻是張居正走向悲劇的一個火引,那萬曆五年便是張居正走向悲劇的開端。

    因此,這一年水墨恒時刻警惕著,一直暗中試圖改變。

    雖然有些事,不因人的努力而改變。比如:時光的流逝,人的生老病死……

    這天夜晚交亥之時,一匹快馬自宣武門方向疾馳而來,到了紗帽胡同口。

    馬上一名騎客,看似長途跋涉,風餐露宿,臉上寫著大大的三個字:很著急。

    隻見他一捋馬的韁繩,快馬兩隻前蹄頓時騰空。那人趁勢跳下馬鞍,向一個正好路過此地的路人打聽張大學士府在何處。

    因這人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路人一連聽了三四遍,才弄清楚意思,便向胡同口一指:“進去兩百來步就是了。”

    或許因為著急。

    那人聽了連“謝謝”都沒說一聲,隻衝路人微微一笑,然後立即翻身上馬,向紗帽胡同衝去。

    片刻之後,張居正的府邸大門便被這人擂得咚咚響。

    ……

    而此時,水墨恒正在張居正的府邸中。同時府上還坐著另外一位客人:戶部尚書王國光。

    水墨恒來張居正的府上絕非偶然。除了心裏一直惦記著將會有大事發生,還得談到不久前的一份奏章。

    從萬曆二年開始,整頓財政萬曆新政的主要內容:從對子粒田征收三分稅銀,到馳驛製度改革,都使朝廷得到了實惠。

    單說這馳驛製度——

    大明開國之後,延續和繼承了唐宋朝廷的舊製,在全國各地建有數百個驛站。

    這些驛站負責在職官員的赴任以及出差公幹的食宿接送,其費用由驛站據實上稟核實報銷。

    驛站長年供用的轎馬夫役,則由驛站就地征派。

    驛站歸兵部管轄。管理驛站的官員叫驛臣,官兒不大,都是八品銜,由兵部提名吏部任命。

    朝廷設立驛站的初衷,本意是為了公務簡便,提高辦事效率。但演變到後來,就成了一種特權。

    不是誰都能入住驛站。凡入住者,照例應有兵部發給的堪合作為憑證。

    為了發放簡便,兵部每年給在京各大衙門以及全國各州府衙門配發一定數額的堪合。

    持此堪合者,不單出門旅行有驛站接待,一路上轎馬、夫役、船隻等都由驛站供給,臨行時還由驛站送上一份禮銀……

    這就相當於,出差公幹吃好喝好,不用自己掏一分錢,而且能賺上一筆。

    多美的事兒!

    如此一來,一張小小的堪合,便成了官場上身份的象征。一些高官大僚巨貴要人,不但自己享受到堪合帶來的好處,甚至他的家人仆役都能沾光獲此殊榮。

    因此,兩百多年來,大明開國定下的驛站製度,已日漸演變成國家財政的重大負擔,全國數百座官驛變成了官員們敲詐勒索遊飲宴樂的腐敗場所。

    在水墨恒的提議下,經過王國光的分析和考證,最後由張居正奏明皇上,對驛站製度進行了嚴厲的整頓。

    就像當初整頓稅關一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