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閑臣

第三百六十五章、三位高官碰頭(1/2)

    都察院最高長官左都禦史,仍然是年高德劭的葛守禮。

    此時,他已七十三歲高齡。

    就在下午散班那會兒,他收到了一封蓋了荊州關防的緊急要件。這封信可謂一路加急,隻用了短短四天時間,便趕到了京城。

    雖然不是趙雍親筆所寫,卻蓋了知府的印章。

    拆開一看,信中內容正是詹師爺代替張老七和張三元兩人寫的狀子,隻不過是謄抄的副本。詹師爺就荊州稅關執意當街捉人,張文明老太爺上前勸解反遭毒打的過程進行了詳盡地描述……

    字裏行間,滿紙都是對沈振的不滿。

    三朝元老,原吏部尚書楊博於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因病致仕,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去世;原工部尚書朱衡,也因為左掖門事件,在不久前致仕回家。

    如此一來,張居正榮登首輔之位刻意留下來的三位老臣,隻剩下年紀最大的葛守禮了。無論有多麽的耿直和正氣,葛守禮很清楚,此時已不是他的天下了。

    張居正大權在握,而皇上年紀又小,太後李彩鳳對張居正又偏愛有加,再加上政治盟友司禮監掌印馮保,還有一個在許多大事上都起著決定作用卻容易被忽略的水墨恒,即便不看九大卿與張居正的關係,張居正如今的地位牢不可破,遠甚於當初的高拱。

    所以,葛守禮收到荊州方麵的來信時,咂摸了老半天。

    沈振是王國光推薦給張居正的,都知道王國光與張居正的鐵杆關係,荊州卻來了這樣一封信,明顯希望他葛守禮主持。

    “可是,怎麽主持呢?老夫已經七十有三了,行將就木之軀。況且,這其中的是是非非也說不清楚。”念及此理,葛守禮簡單吃完晚飯,去了一趟刑部尚書王之誥的私宅,想與他先通通氣兒。

    因為王之誥分管讞獄,此事與刑部有關。

    而且,張居正當初將王之誥從南京的閑職上調來北京執掌刑部成為九大卿之一,無論是部務的配合還是朝政的配合,都看得出來,王之誥唯張居正是瞻。

    正是王之誥的努力,《問刑條例》針對子粒田征稅的係列修訂方案,才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製定出來。

    王之誥為人正派,處事縝密,張居正很是敬重喜歡他,每逢有重大決策,事前都要征詢他的意見。

    因此,王之誥上疏關於開墾荒田、陝北防狄、京營戎政等許多建議,都被張居正采納,然後得到小皇上的肯定。

    其時,王之誥擔任北京刑部尚書,還兼任著南京兵部尚書。他見南京無糧倉,又主修便民倉,百姓盛讚其舉。為此,小皇上還禦筆親書“正己率屬”四字賜之。

    因為王之誥身兼兩部尚書,故時人以“兩尚書”稱之。

    所有這些,葛守禮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中。

    王之誥看過信後,當即決定要去找張居正。於是,兩人一同夤夜造訪張大學士府。

    而張居正同樣收到這樣一封來自荊州方麵的信,正在書房沉思琢磨。自水墨恒將張文明接受官方田地一事抖出來之後,張居正就一直為荊州的事著急上火。

    趙雍是他提拔上來的,沈振也是他指派過去的,兩個四品堂官卻不配合,水墨恒過去後事情有所轉機,但主要目的是查荊州稅關,到底查得怎麽樣也不清楚。

    一聽葛守禮和王之誥來,不用說,肯定與此事有關。

    張居正拿著信,踱過客房,見葛守禮和王之誥已在堂中坐定。兩人見他進來,都欠身一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