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閑臣

第二百九十三章、燕九節(1/2)

    京師盛日稱燕九,少年盡向城西走。

    白雲觀前作大會,射箭擊球人馬蹂。

    古祠北與學宮依,簫鼓不來牲醴稀。

    如何義士文履善,不及道人丘處機。

    話說這首七律,是明朝詩人、書法家、一代名臣吳寬所作。寫的是“燕九節”,頌的是白雲觀,讚的是丘處機。

    燕九節,是京師一個盛大的節日,那一天全城少年都會跑到白雲觀玩樂去。

    詩中的文履善,指著名愛國詩人、民族大英雄、南宋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文天祥,字履善。

    “如何義士文履善,不及道人丘處機。”可見在吳寬眼中,丘處機的聲譽之隆地位之高,都要蓋過文天祥。

    當然,吳寬絕不是瞎寫的。

    明朝散文家劉侗,與於奕正曾合撰一書:《帝京景物略》,此書裏頭關於白雲觀,有這樣一段記載:“真人丘處機,字通密,金皇統戊辰正月十九日生……今都人正月十九,致漿祠下,遊冶紛遝,走馬蒲博,謂之燕九節,又曰宴丘。”

    也就是說,燕九節是紀念丘處機的節日。

    丘處機,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掌教真人,赫赫有名的宗教領袖,曾被成吉思汗奉為“一代神仙”。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是北京的一大名勝。

    在道教裏頭,白雲觀素有“仙都”之稱,乃全真道龍門派的祖庭。

    始建於唐朝,初名為天長觀,原本是用來奉祀道教祖師爺老子的。但這座道觀屢毀屢建,屢建屢毀,幾經改名,影響不大。

    直至丘處機來此掌院。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丘處機在元朝的影響力實在太大,所以他一來,白雲觀的地位猛升,立馬顯赫牛逼起來。

    農曆正月十九,正是丘處機的生日。

    燕九節盛會,本意就是“宴丘”,即用酒肆祭祀丘處機,叫白了就成了“燕九”。

    傳說,那一天丘處機會化身為士族、官吏,或婦女、遊人、乞丐等,重返故居,誰有運氣碰到這位大神仙,便能祛病延年。

    因而,正月十九,前往白雲觀致祭的人絡繹不絕,都會攜帶香紙爆竹、三牲酒漿啥的。而道徒們則在鬆樹下構築十九座簡易圓房,盤膝而坐,進行說法。

    人人希望有幸遇到道祖真師丘處機。

    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正月十九就成了京師人必過的燕九節。

    屆時,白雲觀山門之外,廣場四周,搭起各色帳篷,迤邐幾裏路長,甚是壯觀。

    全國各地的全真道人都趕來這裏,或祭祀,或齋醮,或煉丹,或賣符篆,或坐地說法傳教,熱鬧得不行。

    更有京城少男少女紛至遝來,打情罵俏嬉鬧玩耍。

    還有數以百計的小商小販,也都趕到這裏,肩上扛著棍把兒賣糖葫蘆的,挑著溫火擔子賣蒸糕的,打酒的,賣茶的,稱鹵的……

    至於日用百貨,從綢布衣服,到古董字畫,一應瑣細之物,無不種類齊全,塞滿道路兩側。

    真個是目不暇接,應有盡有!

    從早到晚,叫賣聲、吆喝聲不絕於耳。

    ……

    除了全真道的道士和京城庶民,皇宮中每年也有派人來致祭。

    今年,領銜主祭的是大公公馮保。

    按理說,當今太後李彩鳳一心向佛,與道教無涉,作為內廷第一人的馮保不會越雷池一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