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

第1章在親日與賣國之間(2)(1/2)

    自蔡鬆坡[鍔]起兵倒袁之後,西南情形,大為變動,陸榮廷標榜自治於廣西,唐繼堯公然反對政府,孫中山先生樹護法之旗號。合肥[段祺瑞——筆者注]以帝製取消,複辟討平,不應再借口南北分立,妨害統一。但謀求統一非用武力不可,用武力必須籌備軍費。

    因此,段祺瑞非常懇切地請他出山,擔任財長,而他則由於已經跟西原龜三有了接洽,得知日本方麵有意支持段祺瑞統一,所以也就答應了段的請求。章宗祥也證實,西原龜三曾經對他透露過,寺內了解段祺瑞正在策劃武力統一,但是在必需的武力和財力方麵都還“很不夠”,日本樂意在這兩個方麵幫忙。事實上,在府院之爭,段祺瑞被免去總理之後不久,段的心腹謀士徐樹錚在給各省督軍的密電中,就坦承日本的寺內內閣是支持他們的,盡管一時去職,但仍被視為“政局之中心”,而“我北軍權勢消長,與日本寺內內閣利害相通”。說明在事實上,段祺瑞是有求於日本。日本的支持,也成為徐樹錚用以堅固眾督軍擁段之心的一種憑借。

    武力統一,是令他沉迷的政治海洛因,但事實上也是段祺瑞的自己給自己挖的陷阱。後來的事實證明,段的失敗,龐大皖係集團的覆滅,就是因為他們蹈入了這個陷阱。日本方麵投其所好,大筆的日元湧進,使得武力統一的軍事行動得以展開,即便這滾滾的日元背後有陰謀在,處於迷幻之中的段祺瑞,也難以覺察,即使有所覺察,也會以為,一旦中國實現統一,變得強大之後,剩下的事都可以重議。就當時而言,持這樣功利主義態度的政治家不在少數,從康有為到孫中山,都有過出賣領土主權,換得中國改革和強大之資本的設想,段祺瑞如果這樣想,事實上也不奇怪。更何況,就當時而言,段祺瑞並沒有意識他的親日,會導致主權的流失。

    不過,當時的中國,武力統一是根本行不通的。後袁時代的北洋政府,跟袁世凱時代有根本性的不同,這個所謂的中央政府,即使在依然“聽命”的各省軍閥那裏,也已經是個名義上的中央,作為命根子的北洋團體,到了段祺瑞手上,已經事實上四分五裂,不僅作為旁支的奉係隻關心自己的勢力擴張,就是嫡係中馮國璋派的勢力,比如長江三督,也經常不招呼,隨馮國璋起舞,時不時給老段添點堵。可以說,由於利益格局的分化,北洋係直、皖、奉係三大派係的分化已經開始。在袁世凱時代,作為大總統的袁世凱,至少對自己能控製的地方軍政長官,還可以加以懲治,雖然這種懲治的權力一直在減弱,但到了段祺瑞時代,漫說一省督軍,就是像馮玉祥那樣的小小的旅長,即使公然抗命,總理段祺瑞也拿他無可奈何。同時,地方軍閥內部的分離傾向也日趨嚴重,一省督軍對於手下師旅長往往很難控製,害得督軍往往得兼任一個主力師的師長,否則,就是一個空頭大帥,早晚被人家取代。在段祺瑞第二撥對南方用兵的過程中,山東督軍張懷芝領兵出征,部下張樹元就後院起火,在前方作戰的督軍,無論怎樣都回不了家了,而命令張懷芝出征的段祺瑞,卻拿反叛的張樹元一點辦法都沒有,不僅不能主持公道,最後反而隻能追認他的篡位合法。這顯然對於他的聽命者來說,是一種致命的打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