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

第1章直皖之間:由裂痕到溝壑(3)

當馮氏入殮時,合肥[段祺瑞]首先趨視,撫棺慟哭,觀者莫不動容。……行禮時,痛哭失聲,涕泗橫流,幾不能仰視。其悲傷狀況,與祭人員,舉奠之及,人皆怪之。 撕破臉皮,乃至刀兵相見,是第二代的事兒。也可以說,到了北洋第二代人手上,才有真正的分裂,才有真正的直皖之爭。美籍華人學者齊錫生認為,在袁世凱死後,北洋集團的成員,還是傾向於維持這個集團的“團結一致”,以保障集團對國家的統治。督軍團的出現,以及兩次督軍團的徐州會議,從某種意義上說,都可以說是北洋集團想要以集體的努力,維持團體團結的一種嚐試。 曹錕,人稱新直係,因為他是直隸保定人,當兵前,是保定的布販子,一個帶點傻氣的閑漢。曹錕在北洋集團中,屬於資曆稍淺的第一代人。在馮、段紛爭的時候,一向騎牆,不站在任何一邊。相對而言,跟段祺瑞走得還更近一點,段祺瑞馬廠誓師討伐複辟,曹錕是第一批響應的人。段祺瑞武力統一的南征,盡管人說是用了副總統做誘餌,但畢竟曹錕所部是其中最賣力的一支部隊。打下湖南之後,分贓不均,矛盾才起。即便如此,曹錕一直也沒跟段祺瑞紅臉。吳佩孚抗上,高喊和平,公然跟段祺瑞唱反調,曹錕還總做出一付不知情的樣子,裝模作樣要加以訓斥。 所謂的直皖之爭,轉機在第二代,激化也在第二代。最先壞了規矩的,是皖係的人。段祺瑞手下有四大金剛,徐樹錚是其中之一,以別於徐世昌,人稱小徐。小徐為人,好權謀,敢作為,經常獨斷專行,計詐並出,敢為人所不敢為。在袁世凱時代,就很招人恨,連袁世凱也不喜歡他,段祺瑞做陸軍總長,選小徐做次長,老袁就不高興。但是,小徐卻深受段祺瑞的信任,無論他做了什麽,段祺瑞都給他兜著。段祺瑞的最大毛病,就是不會用人。段芝貴這樣在清末就聲名狼藉的人,曾經走奕劻父子的後門,送女伶給奕劻兒子載振,買到黑龍江巡撫,舉國臭名遠揚,但是偏能得到段祺瑞的重用。張敬堯這個飯桶將軍,貪財好貨,所帶的第七師,軍隊紀律極差,走到哪裏臭到哪裏。也是段祺瑞的寶貝,寧可得罪吳佩孚,也要把湖南督軍給他。但是,段祺瑞有一個好處,用人絕對不疑,放開手用。他用的人,捅了簍子,即使他事前並不知道,也會自己把事頂下來。敢擔責任,或者說瞎擔責任。跟段祺瑞相當熟悉的名流徐一士,說段祺瑞“蓋果於用人,己惟主其大綱,不必躬親諸政務,亦其素習然也;惟責任則自負,政治上無論成敗,從不諉過於下耳”。一士眼裏,段祺瑞有很閑逸的一麵。喜歡在家裏跟清客下棋,卻不喜歡在辦公室公幹。還特意講了一個故事,說是段祺瑞做邊防督辦的時候[實際上是北京政府的太上機構],國中大事,均決定於這個衙門,連內閣都得給它做匯報,但段祺瑞卻不常去,“處中事務,向委僚屬處理”。一日雪後,段祺瑞在街頭散步,走到邊防督辦處附近,順便走進去看看,結果遭到衛兵的阻攔和嗬斥。從人亮明身份,才得以進去。進去之後,諸多要員以為有什麽大事,一齊來見。結果,段祺瑞說,我隻是來閑遊而已,大家該幹什麽幹什麽。的閑逸,後來讓段祺瑞吃了很大的苦頭。他發現,他不得不不斷給小徐背書。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