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醒與嬗變

結語與餘話(1/4)

    《戊戌變法》reference_book_ids":[6933972984260512782]}]},"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維新運動最終以康梁亡命海外,六君子血濺菜市口而告終。都說中國傳統社會裏改革者沒有好下場,但是這次結局出乎尋常的悲壯慘烈。深精佛學,早已勘破生死,一身俠肝義膽的譚嗣同,能逃而不逃,決心以一死來喚醒國人,同樣有此心卻性情懦弱的梁啟超先是拒絕了日本公使的幫助,但是在最後一刻還是避入日本使館最後逃亡。正在離京途中的康有為得英國人的相助出亡海外,說是要效申包胥秦庭之哭,但是他的換門求告終是石沉大海。

    中國政治出人意料地向後倒退,所有新政除了京師大學堂有名無實地苟延殘喘之外,全部付諸東流,連榮祿倡導的武科舉改革,也複其舉石放箭的舊規。西太後為了自己無可遏製的權欲,身不由己地“榮升”頑固派首領。一時間,完全不可靠的“人心”,成為她破簾而出的唯一依據。在從戊戌到庚子這段時間裏,為了廢掉光緒這個雖然懦弱卻令她十分不快的“政敵”,她與西方各國以及洋務派督撫們關係驟然變得緊張起來。事實上,她所麵臨的情況與處境比之“坐並觀天”的光緒還要尷尬。不管她願意還是不願意,打掉了改革派,政治的車輪就不由自主地向後轉,自己堵死了向西方學習的路,那麽應付西方的外部壓力就隻剩下向民間尋求助力這一條路。那些百無一用、滿口胡柴的頑固派一天天地跋扈起來,朝中沾點“新”味的官員人人自危,連李鴻章也不得不尋求外放以避禍(頑固派的彈章並沒有放過中立的李鴻章和看風使舵的張之洞)。到了義和團運動興起之後,不少與洋務派有點瓜葛的官員都受到牽連,非死即逃。封建頑固派的排外主義,與下層民眾積蓄已久的反帝排外浪潮不期而然地碰到了一起,民間鄉裏的巫術、神道、武功等等文化因素都成為頑固派的抗外資源,頑固派拿國家民族命運當兒戲,輕率而不負責任地利用了下層民眾的反侵略情緒,極其不理智地操縱利用義和團攻打外國使館,在把義和團推向侵略者的炮口之後,又轉過來出賣剛剛還譽為“義民”的義和團,搶先在洋兵來到之前,剿殺那些“扶清滅洋”的樸質農民,當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進入中國農村時,發現他們要追剿的“拳匪”的人頭已經早就掛在村頭樹上了。

    就這樣,西太後犯了她執政四十餘年中最大的錯誤,她不僅沒有僥幸地把洋人趕出去,反而使中國背上了四億兩白銀的重債,外國軍隊控製了京津一線,中國政府作為一個主權政府的象征已經剩不下什麽了。就是她自己,庚子城破之日,倉皇出逃,風餐露宿,隻能以高粱秸稈解饑療渴,有清一朝帝後處境狼狽者,無過於此。

    戊戌維新是中國的一個變法圖強的機會,雖然在這個機會中還存在許許多多不利的因素,但中國人畢竟可以以此為契機,開始近代化的變革,把從洋務運動開始的近代化進程大大地推進一步,即使步子不能邁得大一點,也不至於倒退一大步。雖然很精明幹練卻缺乏政治遠見的西太後也許並不很清楚,中國是不應該也不可能倒退的,倒退隻有死路一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