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五十八章 優越感之二(1/5)

    “所知不是障礙,但為自己之所知產生優越感,才會成為障礙。”萬師兄這話有一種箴言似的力量,比我以前所,綱領性的結尾,更為有力。

    語言的力量,有時候與語言的字數成反比。比如我在部隊訓練時,最有力的話,隻有一個字:殺!

    許多人喜歡在結尾時,一兩句綱領性的東西,比如我嶽父,他最後的總結,總是顯示出經驗與世故的力量。這類語言一出來,年輕人,基本上就隻剩下點頭了。

    許多領導講話,為了突出自己的力量感,總喜歡把自己的長篇大論,歸結為幾個短的點。比如領導開頭總愛:我今隻講三句話:第一句是什麽什麽,然後就是長篇大論,令人昏昏欲睡。有句笑話,領導講話前提示,我隻簡要地兩句,你千萬別信,那是世上最大的謊言之一。

    我中學時的開學典禮,校長就是這樣的人。我當時很不理解,一個想樹立權威的人,怎麽可以當眾、現場、自已話不算數,那不是打自己臉嗎?學生們真的以為校長的話幾分鍾就會結束,結果站到腿腫,校長還在滔滔不絕,那種怨恨與無奈,我想,大部分國人都經曆過。

    倒底是什麽原因,讓領導們如此喜歡自相矛盾,讓講話者不顧形象地拉仇恨?我好久都在尋求答案,如果把它比喻為一種參禪,我當時那幾年,也算是有個疑情。

    最開始,我的答案是,領導想模仿電影裏的某些偉人的講話模式。其實偉人們麵對當時文化水平不高的民眾,麵對當時工農出身的官兵,這樣話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用兩三句簡短的概括,讓大家好記。如同把複雜的軍事紀律,簡化為簡單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第二個作用是解釋,畢竟聽眾理解能力有限,偉大人物的偉大思想,即使語言講得再樸實,但理解其豐富含義,也是需要解釋的。

    而校長們卻隻知道模仿,不知道形勢與處境發生了變化。第一,他本人不是偉人,他所講的道理並不深刻。第二,他麵對的是懂道理讀過書的人,講話者與聽眾思維與理解力差距不大,不需要他那種囉嗦的解釋。

    這麽簡單的道理,校長們不可能不知道,隻要他有反思的習慣,很快就會明白。但是,為什麽,他們還主動打擊自己語言的力量,極大擴充語言的數量,在那裏講個不停?

    後來,當過兵,聽過首長的教育,當過廠長,麵對上千工人。上過宴席,見過大領導的風采,聽過大會,看到那漫長的語言轟炸,才漸漸明白,產生這種矛盾的另一個原因。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基本工具,本來是有來有往的。當一個人可以講,他人隻能聽的時候,這種單向輸出,就變成了一種特權。

    這種特權,可以命名為話語霸權。我能,你隻能聽。當封建等級製式微的今,能夠體現出等級觀念的時機,最多體現在會議上,話語霸權上。會議時間長了,大家隻記得開頭與結尾,那主持會議的人,講了開頭,最大的領導,就在結尾上下功夫。最後一個講話的人,有一個自由,就是講話時間的自由支配權,他可長可短,不必擔心主席台上其他人還沒講話,可以是語言上的君臨態勢,讓你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帝王般的掌控感。

    掌握了別人的時間,就等於支配了別人的一段生命。掌握了大家的散會後的自由,就等於當上了奴隸主。那一刻,他是所有人的主人。畢竟其他所有人不僅不能開口,也不能隨意離開會場。自由與時間的霸占,是霸權最直接的體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