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如做好事(1/5)

    修行佛法的人,中午一般是不睡午覺的。這個習氣,對我來已經十多年了,但從到了這崇聖寺以來,莫名其妙地被大眾所同化,居然悄悄改變了,改變得一點痕跡也沒有。

    有一個法,自己變一個習慣,需要14的周期,最開始的7時,是最難受的。比如戒煙,第三的戒斷反應最為明顯。這也許是人類習慣的頑固性。有意思的是,在麵臨絕境,人類不吃不喝,在恐懼之下,靠意誌力支撐的時間,普遍也在7時。所以在大型災害救援行動中,有黃金7時的法。

    我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麽聯係,或者純屬偶然。

    但我不睡午覺,幾乎沒有什麽不良反應。不吃晚飯也是這樣的,身體自然過渡過來,沒有什麽痛苦。可見,習慣還是習氣,在大環境改變後,自然適應之,是有這個能力的。

    “萬師兄,你上午聽完怎麽樣?”我跟他從齋堂出來後,有一段簡短的對話。

    “講的雖然很技術,隻是目前用不上。”他不作價值判斷,隻作實際判斷,一個善於思維的人,也自然過渡到實用主義了嗎?

    中午的氣溫是最好的,正好都可以打坐,在這茅篷內,享受片刻的表麵寧靜,其實,大多數人與我一樣,內心亂得很,靠打妄想浪費時間。

    “上午講實際,講功夫,講運用,講方法,有過來者,聽了或許覺得受用。但沒有到過的人,恐怕就無能為力了。大家要想想,學了這麽久,為什麽一點消息也沒有?是你錯了?我錯了?佛錯了?”

    嗨!這正是我與萬師兄的疑惑,為什麽,以我們的努力與聰明,無法走得一個效果出來。不能光用宿世慧根來解釋,也不能光用所知障來解釋。如果此生不得消息,我何必在此浪費時間?

    “我講的是技術,沒講基礎。你們想,那些武術好的,都有個特點,就是有力量。如果沒力量,你再學好多花拳繡腿的技術,也沒得用,上不得擂台。如果有了力量,隻一套十路譚腿,就十個動作,就可以行走江湖了。我不是瞎啊,曆史上就有這麽個人。你們念佛參禪不得力,是因為沒力量,隻要力量上來了,什麽都快了。”

    這是他總結的原因,按此法,我與萬師兄沒得消息,也是沒力量造成的。但力量在哪裏呢?如何練習呢?

    “你們要練力氣,怎麽辦呢?當年樂居士問鳥巢禪師佛法大意,禪師: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樂居士反問到:三歲孩也曉得。禪師回到:八尋老翁行不得。大家想想,這裏麵有什麽深意?”

    中國民間有一句諺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從因果學來,這是有道理的。隻不過,實行起來難。人們都在比較與算計中前進,行好事的目的,都是為了前程,這就是俗人吧。

    “後麵一句好理解吧?就是不做壞事,這是尊崇佛祖以戒為師的。但前一句呢?點出了智慧的來源,慈悲心,善行,是慈悲心的體現。如果善行成為你的習慣,就好像是一個長期鍛煉的人,智慧的力量就自然長了起來了,何愁沒有消息呢?”

    這個解釋有點繞,但我可以這樣理解。善行是積累慈悲心的,而慈悲心就可以達到無我的境界,無我既是智慧,也是成就了。觀法無我,達到無我,就得法了。

    他突然話鋒一轉:“虛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歲,過了百歲一還能走好幾十裏路,身體為什麽那麽好呢?按他的法,善行,對身體對心理都很好,這是善的果報,大家聽懂了嗎?我看有的人在點頭,好像懂了。其實不太懂這裏麵的道理的。我當時就沒懂,過了這幾十年,才知道,善行不僅是治五毒的良藥,也是出三界的仙丹。這個靈丹妙藥,你自己就可以練,我還有什麽可教給你們的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