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二十三章 聖山真福地(1/5)

    當年《西遊記》裏描寫水簾洞時,細致地了那瀑布,瀑布裏有一個隱秘世界,那就是孫悟空的家。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在中國的佛教與道教中,宗教道場與自然環境是聯係在一起的。有一句古話,叫“下名山僧占多”,寺廟總是挑選那些風景秀麗的地方建立,這符合中國人合一的原始觀念。

    中國人信仰宗教,表麵上為死後作打算,究其實,是為生活添希望。這是實用主義在中國人心目中的習慣。大多數人表麵上相信多神論,實際上,對任何一個神,都半信半疑。

    我們除了相信實際效果以外,還相信道理。這是佛教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道理得好。佛經是所有思想者的大坑,就像老子的道德經,你數輩子也體會不完。

    而雞足山,既是佛法道理的體現,也通過某種傳與實踐,增加了它的神秘感。比如這華首門,傳迦葉尊者就坐在那岩石懸崖之內,不管你信與不信,這個迦葉,你總聽過吧。

    有些事,一旦半真半假,你就難以分辨了。對於這類情況,我們通常的選擇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當然,這裏的風景也不錯,這種美妙的風景,在雲霧及陽光之下,很容易讓人產生絢爛的聯想。仙山隔雲海,霞嶺玉帶連,都世外有仙山。

    也許是因為它的風景,人們傾向於相信,當年著名的迦葉尊者,就入定在這坐山裏。因為根據佛經記載,過去的迦葉入定的,雖然也叫雞足山,卻是古印度的一個地方。

    人們願意相信,還有一個原因,迦葉是禪宗的祖師,而禪宗如今在世界上的中心,就是中國。所以,按道理,迦葉入定於中國境內,情感上得過去。

    入定在如此風景的地方,算是對迦葉很好的回報了。他是頭陀第一,入定後,應該不再苦行,應該享受這美妙的風景和充沛的雨露。

    這座山的風景,我是第二次來,當然是細細品味的。但他們卻是第一次來。萬老師首先發出感歎的,就是途經的玉龍瀑布。他認為,這與水簾洞的仙氣,好有一比。

    其實,這裏也有八大特色景觀。這種自然景觀,如今仍然大放光彩,而且具有獨特性。不像好些外地的景點,拿些拚湊的東西充數。

    此山有十三座險峰,三十四座崖壁,四十五個幽洞,泉潭百餘處。崗嶺壑澗林穀峽,構成雞足山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觀。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登山覽勝,讚歎雞足山"奇觀盡收古今勝"。雞足山主峰柱峰,海拔為40米,登上山頂可東看日出,南觀祥雲,西望蒼洱,北眺玉龍雪山,徐霞客為一座峰頂而集中了日、海、雲、雪"四觀"而感歎不已,認為,這四觀,得其中之一便可算奇絕,柱峰四觀全備,不但可以為雞足山之首,也可算海內之冠。實拍雞足山美景寫真冊除了"四觀"外,雞足山還有"柱佛光"、"華首晴雷"、"洱海回嵐"、"蒼山積雪"、"萬壑鬆濤"、"飛瀑穿雲"、"懸岩夕照"、"塔院秋月"等八景,為曆代騷人墨客所吟詠。其實,與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四個地方。

    柱佛光:柱山金頂寺為觀佛光最好去處。佛光出現於"風止雨收"時。高鶴年居士以其親身經曆描寫道,"時在秋前早七時","黃光遍現頂上,閣左右無不彌漫","約二時許始散"。不久見"五色毫光,形如彩虹,周輪圓滿,半時始散"。"午後三點鍾","視山腰下,白雲彌漫,圓光五色現其中。時觀者十餘人,餘跪拜,圓光中亦影現跪拜,有人舞跳,圓光中亦現舞跳。大圓鏡中,幻身幻色,重重無盡,俗謂之攝身光,約半時許,消滅無形矣。"佛光是種自然現象,正如風、雨、彩虹的形成一樣,但確帶給人一種神奇的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