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八十九章 電炒鍋事件(1/5)

    本來今中午的菜,是我自告奮勇來炒的。買菜的時候,我們都達成了共識。我跟劉大哥在麗江學會了幾道關於雲南菌子的製作方法,主要是煨湯。

    所以,除了一些蔬菜外,主要我挑了兩種菌子,這是幹菌子,因為畢竟是冬,用來熬湯正合適。

    廚房的用具很簡單,除了一個電飯煲,就是一個電炒鍋。我隻好提前做了,因為煨湯需要很長時間。買回來菜,將幹菌和竹蓀洗好,用水泡上,等待一段時間,讓它們發夠水分。

    三人先在喝茶時,閑聊,話題不過還是昨的那三個層麵。偶爾扯一些生活上的瑣事,主要是萬老師些他們學校的趣事。

    “現在的年輕人,愛好與興趣與我這一代差距很大。雖然知識體係跟我們一樣,但社會土壤不同,孕育出的精神品質相差很大。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純粹在思辨中可以找到快樂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胡笑到:“你是我老了嗎?思想老化?”

    “不是,是深刻了。而現在年輕學生,追逐表麵化的、直接性的東西多,物欲與感觀層麵的追求,讓他們失去了深入思考的動機。刺激源太多,也就不深刻了。”

    “你是在我吧?萬老師?”我不忘挑逗他一下。畢竟,我也是從那種追逐聲色中過來的人。

    “你更厲害,莊老師,你能夠從那裏麵走出來,單純享受這種清靜的思考,你很不簡單。返璞歸真,這是大境界。”

    得,他給我戴高帽子,反倒是我尷尬了。萬老師邏輯有力、談鋒甚健,他把辯論挑戰當成遊戲,如同打體育比賽,我就不要以個人愛好挑戰人家吃飯的能力了。

    我得負責今的吃飯問題。差不多菌子泡好了,再洗一次,加油加水加作料加食材,一套子功夫下來,總算是可以歇一會了。當然,電飯煲做飯,也同時進行著。

    總覺得電飯煲是最偉大的發明,據這是日本人發明的。以前中國做飯,要經過許多工序。比如煮時要不停地攪,八成熟後,要泌出米湯,然後是蒸,轉換方向免得受熱不均。

    這一整套下來,浪費一個人的精力,還不算照顧火的人。煙火氣算是有了,但太不節約勞動力了。當然,今仍然有人懷念它的好處,比如有米湯喝,比如蒸的飯有金黃色的鍋巴。但是,做飯的根本目的,是要吃米飯的。電飯煲作為電氣化在飲食方麵的發明,極大地解放了人力,是最有意義的進步。

    我閑著沒事的時候,又返回他們談話的桌子。結果,我看到,胡準備換茶,而萬老師,已經往廚房我這個方向過來了。

    所有談話,換茶隻是一個借口性的動作。本質的意義是,話題聊死了,大家都需要歇一下。如同籃球比賽,上半場時間到,裁判要撒尿。

    “嘿,好香,莊老師,你們四川人,生的美食家嘛。”萬老師模仿陳老總在電影中的四川話,給我玩笑起來。陳老總是偉大的人,他功勳卓著,為中國人的驕傲,讀書人的驕傲。他的副產品是,推廣了四川話的受歡迎程度,以至於,萬老師這種普通話的,模仿起來,都有點神似。

    “這不是我在四川學的,我老家貧困得很,哪能吃得這麽細致。我是在雲南跟一位大哥學的,他才是做菌子的行家。”

    “這個湯已經有香味了,怕是快好了吧?”

    我看了看手機,時間已經過去二十幾分鍾了,這電炒鍋的火力很猛:“差不多再過十來分鍾就可以了,那飯也差不多熟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