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七十五章 身體的基礎(1/5)

    在打七之前,必須先過身體這一關。對於我來說,更為迫切。我欲降伏其心,必先降伏其腿。至少要做到雙盤無障礙,才能夠安心參禪。

    好在,還有十來天時間,而且,明成師作為輔導員,專門對我們靜坐的方法和要點,進行了係統的訓練和糾正。並且,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會遇到哪些情況,該怎麽處置,都提前給我們作了開示。

    經過他的開示,我才明白,這是一個大學問。抱著實證的態度,我決定,先老老實實地理解他所講,實行他所說,看具體的效果而定。既然我已經舍棄世間的一切繁華,來到這裏,就必須拋開一切成見和懷疑,紮實學下去。哪怕得到失敗也好,至少自己證明了,此路不通。

    明成師也算是年輕人,在出家之前也上過大學,而且學的是醫學,所以,講解起來,很容易懂。再加上我們之間的無障礙溝通,算是基本理解了靜坐的方法和好處。

    佛法中的“戒”、“定”、“慧”是三無漏學,也就是完美無缺的學問。“定”就是“戒”與“慧”的中心,也就是全部佛法修證實驗的基礎。換句話說,凡是要修學證明佛法的人,都要先從“定”開始。

    有了“定”,才能夠真正達到莊嚴的“戒”體,然後才能啟發“慧”而達到通明的境界。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依“定”力為基礎,才能夠達到菩提果海。任何宗派的修法,都離不開定,由此可見修定是多麽的重要。

    不過,所謂的定並不是專指跏趺坐(俗稱打坐)而言,在佛學中,把入的日常生活,統歸為四種不同的姿態,就是行、住、坐、臥,稱為四威儀。在四威儀中,“坐”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姿勢而已。要修定的話,不但坐時要定,在另外行、住、臥三種姿態,也要能夠定才行。不過,在修定開始的階段,以坐的姿態入門,是比較容易罷了。

    坐的姿勢有很多種,隻談在修定的方法中就有七十二種之多,而依照諸佛所說,在所有的打坐姿勢中,以跏趺坐為最好的修定坐姿。

    用跏趺坐的姿勢修得定力以後,應該注意在另外行、住、臥三威儀中,繼續鍛煉保持已得的定境,進一步更要達到在處理一切事務及言談時,都不失掉定的境界,才真正算是定力堅固。

    用堅固的定力去證取菩提,就好像攀枝取果一樣,相當方便,得心應手;然而,如果見地不正確或不透徹的話,修行很容易走入歧途。

    關於七支坐法,也就是靜坐的七個要點,其實我已經在劉大哥那裏學過了。但是,在明成師的指點下,我知道,還有幾個注意事項,往往容易被忽略。第一點是打坐時應將褲帶、領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一律鬆開,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第二點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及後頸包裹暖和,否則,在打坐時風寒侵入身體,沒有藥物可以醫治,這一點須特別小心注意。第三點是最初修習打坐的人,應該注意調節空氣和光線,光太強容易散亂,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氣要能對流。

    第四點是對初習定的人,吃太飽時不可打坐,如覺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強坐,應該睡夠了再坐,才容易靜定下來。第五點:無論初習或久習,坐處必須使臀部墊高二、三寸,初習打坐的人,兩腿生硬,可以墊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漸漸減低(如臀部不墊高,身體重心必定後仰,使氣脈阻塞,勞而無功)。第六點:下座時,用兩手揉搓麵部及兩腳,使氣血活動,然後再離座,並且應當作適度的運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