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是沒問題(2/5)

    但是,這兩種解釋,將問題複雜化了,普通人根本難以理解,連進行頭腦中的模擬和比喻,都比較困難。況且,這裏還有兩個漏洞,讓一些人產生了不守因果的僥幸。

    第一個漏洞,是關於三世法則的漏洞。首先,三世法則是不是真的存在。也就是說,我的生命,不管是以肉體還是以靈魂的方式,或者說業的基因方式,總得有超越死亡的延續性存在。如果沒有這個存在,那麽,人死如燈滅,根本談不上報應。假如,你不能證明三世是確實存在的,那麽,你的三世因果,就不起作用。

    而反證起來,卻簡單得多。普通人都會說,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前世。即使有,我也沒感受到,那與我有什麽關係呢?所以,今天的一切,不是前世的果,因為我看不到前世。我既然看不到前世,同理可以推出,我看不到未來。因為未來的我,同樣感受不到前世。那麽,未來的報應,與我也沒關係了。

    我思故我在,我連前世與未來思考都思考不到,或許它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它存在,我感受不到,也就對我不起作用。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快活一天是一天。作為個體的我,根本看不到連續性的證據,也就沒必要背負過去世的債或者未來的顧慮。

    采取這種思維的人,在曆史上很有代表性。比如蘇東坡所問,那江水之上發生的曆史,如孫權如曹操,如此宏偉的事業瀟灑的人,“而今安在哉?”李白也曾說過:“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為什麽呢?因為“人者,百代光陰之過客。況人生若夢,為歡幾何?”

    佛教要探討的,不要說那麽多大道理,也不要解釋那麽多理論,其實對信眾最重要的,是要證明,三世的存在。也就是說,你要明白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我,不僅會以某種方式延續,而且會相互關聯。

    而這個問題,沒人給我答案。我膽子小,初學者,當他們談經問典時,咱也不敢問。

    第二個漏洞是關於共業的。人類造成的共業,無法以個人力量挽回。過去,我在讀貢嘎上師的傳記時,就讀到過這一段敘述。在動亂

    前,他仿佛已經有所預知和感覺,但他卻對弟子說,共業是逃不掉的。

    個人的力量如此之渺小,以至於無法改變曆史。與其這樣努力把自己搞得苦哈哈的,還不如那些能夠改變曆史的政治人物來得偉大。還不如那些科學家,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改變,來得直接。

    我們活在一個隨機性很強的世界,這是微觀物理學給我們現在的答案。比如電子,以前我們總以為它們在原子周圍旋轉劃圈。其實真實的現象是,它們隨機地在原子周圍閃現。

    人的命運,從常識上來說,也如同這一個個的電子,除出生死不可避免,其實各有各的際遇。你猜得中開頭,猜得中結尾,但始終猜不中過程。我在算命的實踐中,這個體會相當深,一些隨便的,因別人而產生的偶然因素,就會影響你的命運。

    這就給人造成這樣一種事實,你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你自己的行為決定的。比如我最擅長的預測方式,是四柱預測,按出生的時間來計算一個人命運的大體走勢。我的預測不太準確,但即使是百分之百的準確,又有什麽意義呢?你自己能夠決定自已的出生時間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