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六十九章 師兄的爭論(1/5)

    一說到禪宗,萬師兄仿佛找到了知音,他掌握許多禪宗公案,看過《五燈會元》之類的東西,所以,每當聽課完畢,下來後,總是滔滔不絕。

    而錢師兄卻總不愛說話,一般下來後,不是看書,就是打坐。在這個宿舍裏,萬師兄仿佛找不到談話的對手,就衝著我來了。

    “莊師兄,你說,今天法露師所講,安心法門,歸根結底,無心可安,是這個意思吧?”

    我被迫應付到:“大概是吧,你比我懂得多,我也不好說。”

    一聽到我接他話茬,他就興奮了。況且,我承認他比我懂,這高帽子,刺激了他。他就來神了,完全不顧一旁正在看書的錢師兄,拉著我到門外,高聲談論起來,如同上課的神采。

    “達摩禪師與二祖那段對話,你記得吧?”

    我點點頭,那段話,估計我們這個宿舍的,人人都會背。這幾乎是個常識了。

    “覓心了不可得,這句話,不就是說的,無法嘛!”他雙手一攤,頗有點大將風度。但是,壞就壞在,他加了個動作,將頭輕輕地搖了搖。這個動作,像極了西方人表達無奈的樣子,用這個動作來表達佛法,不倫不類。

    我不得不作出一些反擊,其實是不喜歡他這個動作。“萬師兄,你說得也對。但是,無心,與木石有何區別?”

    他兩手還沒收回來,聽到我這一問,估計愣住了。也許,他剛才正陶醉於自己的的瀟灑,沒想到收到我的置疑。意想不到的置疑,是對一個自鳴得意的人,最大的傷害。

    “問得好!”他假裝大度地讚揚我,其實是掩飾自己的失態。此時,他已經將兩手收回,並且雙臂抱在胸前,作穩定而心有成竹狀,這其實是在思考,如何應對。

    “你這個問題,我也問過自己。”老師們的習慣,在遇到難題時,總喜歡用過渡性的話來拖延時間,給自己的思考孵出時間。

    “木石是沒有心的,很顯然,它們不是眾生。而佛所說,皆是針對眾生的,也就是說,眾生有心。”

    這些結論都對,但推導過程明顯有邏輯漏洞,反映出,萬老師隻是在應付時間,以找出關鍵性的話語來回答。突然,他眼睛一亮,仿佛知道如何應對我了。

    “但眾生心皆是妄心,正所謂顛倒妄想。隻有將妄心去掉,才能窺見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修法的過程,就是去心的過程。去掉妄心,就成無心。”

    這段話引用了佛祖悟道時,兩段話:顛倒妄想、如來智慧德相。但這嚇不倒我,我知道,亂用聖人片言來嚇唬學生,是老師們常用的把戲。因為他的推導中,有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最後兩句話,肯定沒有邏輯。“去掉妄心,就成無心。”這就好比說:去掉衣服,就剩身體。那麽我還可以說,去掉衣服,就剩衣架呢。或者,去掉衣服,就剩皮膚呢。

    我正要回答,此時屋裏有動靜了。我看到錢師兄出來了,他人還沒出門,就開始說話了。“萬師兄,莫亂說,把我的心都搞亂了!”

    雖然他是以開玩笑的樣子,笑嘻嘻地說出來的,但在萬師兄眼裏,卻是不折不扣的否定。要知道,我們三人中有一個共識,錢師兄在功夫上是修得最好的。當然,萬師兄自認為,他在理論上,占領著製高點,當然也不太容易認輸。

    “那你說,該怎麽理解?”

    這種以守為攻的方式,在辯論中經常運用。一般來說,辯論中正方一辯先立論發言,當他發言後,馬上就會成為反方的靶子,反方糾住正方立論的弱點,一頓反駁,就會立馬展開勢均力敵的辯論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