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三十一章 何處得安閑(1/5)

    張師兄約定的時間到了,過道上響起她的聲音。“大家到廣場去,集合,安排下午的事。”

    我也不知道有什麽事,反正,跟著老向就出來了。在廣場上,張師兄安排大家下午的勞動。原來,女居士下午是布置會場,被張師兄拉到另一邊布置任務去了,明天法會的所有器具物品,以及會場服務,都歸女居士。

    男居士下午是栽樹,原來施工時平場地倒過渣土的地方,經過大半年的時間,已經具備種樹條件了。

    大概分為幾個組,分工完畢,另外一個師兄出來,給大家講所謂栽樹的要領。什麽窩大地平、樹直根伸,倒是很簡單的東西。但這種集體勞動,自從離開部隊以後,我就沒有參加過了。當那人問了一聲:“大家懂了沒得?”

    下麵許多人齊答:“曉得”。此時,我有一種部隊宣布作業提要後的感覺,指揮員宣布任務後,總是要問一句:“大家有沒有信心?”

    下麵的戰士總是齊聲回答:“有!”熱血賁張。

    當然,此時大家回答的口氣,沒有部隊那種氣勢,倒有點像小學生,在老師問到:“明白不明白?”,下麵的聲音整齊:“明白。”

    在集體裏,個人的情緒往往有一種被牽引的感覺,這就是集體意識,讓個人意識變得無法表達,甚至無法思考。有一本書叫《烏合之眾》,隻要有人引導,人們不加思考,就向那個方向走了。

    事已經說完,大家在廣場上逗留,還有幾個今天新來的,跑到刻石碑那裏,看是不是在刻自己的名字。反正沒有回宿舍的意思。我正在納悶,就聽到鍾聲,這才明白,開飯了。

    開飯敲鍾,講法打鼓,這是寺廟鍾鼓樓的作用。其實,相似的方式,在中國起碼有幾千年了。帶任何隊伍,如同行軍打仗,擊鼓時表示進攻,有正事要幹了。敲鍾相當於鳴金,是撤退的意思,大概表示著休息。金和木是相克的關係,所以,在信號的意思裏,含義相反。

    木則示天道生發成長,正是努力建功的好時機。金則表示天道肅殺,應該藏養收斂,保存實力。

    跟隨向師兄來到飯堂,這是長條的桌子和長條的凳子,好像幾條完整的平行線,整齊地劃滿了整個屋子。坐下後,背後已經有女居士,也是在廟子服務的,端著飯菜,一瓢瓢地往你麵前的碗裏打飯打菜。我看了一下,飯是米飯,炒青菜和燒羅卜,還有幾塊油炸豆腐。

    傳說中佛印的詩:靜山靜水誰不愛,好比油炸豆腐煮青菜。當你親眼看到它們時,總覺得這愛好,不是巧合。

    這裏講究食不言,吃飽就離開。我發現,經過兩個小時的行走,大家的飯量都不錯。當然,沒有犖腥,肚子要有飽的感覺,確實是有一定容積的。

    出來後,在飯堂外等向師兄,見到張師兄出來了,她專門笑盈盈地向我靠近,說到:“莊師兄,我問過了,今天和明天,師父太忙,你如果真想皈依,明天晚上或者後天再見麵,怎麽樣?”

    “麻煩師兄了,我不急。”

    此時向師兄出來,張師兄被其他人拉走說話,我跟向師兄一起,在周圍轉轉。離上坡時間還有大半個小時,所以我們有時間,邊轉邊說話。

    “今天食堂的菜,你還吃得慣吧?”

    “沒問題啊,吃夠了的,我山區出來的嘛。”

    “那就好,粗茶淡飯養人,吃得太好了,反而有毛病。”

    “那是,現在的人,心腦血管病、三高、痛風,都是吃出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