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二十八章 無儀式告別(1/5)

    “你不屬於這”,我被教育了。

    他繼續說到:“這個世界裏,多為名利所困。論壇裏的所有問題,無一不是名利所帶來的,如果名利得到滿足,就不會有問題。反正我覺得是這樣,你覺得呢?”

    盡管他承認我是高手,但我覺得,他的觀察,這個結論比我高。確實,我近段時間所解答的問題,其實與提問者的名利狀態有關。

    而我的問題,不是名利所能夠解決的。

    “兄弟,我第一次碰到你這種人,不為名利而在論壇上混的人。如果你不是個騙子,那你肯定是個高人。如果是騙子,那就能夠騙我們什麽呢?我們不是人窮就是心窮,你沒動機啊。如果是個高人,為什麽跟我們在論壇浪費時間呢?我們解決不了你的問題,你沒有需求啊。你也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因為你不能幫我們成功。所以,我說你不屬於這裏,沒有貶低你的意思。其實,是我把你看得很高。”

    “那兄台的意思?”

    “既然超越了,就莫重返人間。對不對?既是織女,就莫再找董永了,我是這樣想的。”

    這句話點醒了我。對方雖然是一個層次不太高的人,從知識到見識到地位到事業,但對方是個誠實的人。一個誠實的人,就可能說出真理來。

    佛說,人人都有佛性,就是根據這一顆純正誠實的真心來說的。不騙自己的人,就保留了佛性。

    “你說得對!”這是我在網上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然後關閉了網絡。

    在麵對自己前,我想一個人清醒地麵對自己。我隻不過因為虛榮在網上賣弄知識和見地,這個論壇雖然給別人帶去了點什麽,但對我,卻一點幫助也沒有。也許是心理安慰的慣性,讓我要網上呆了這麽長時間,也許是好為人師的習慣,讓我在網上自我安慰。

    首先,織女的做法我不讚同,況且,我也沒有高到織女那神仙的地步。織女,是老百姓杜撰出來的人物,本身如同皇帝扛金鋤頭一樣,如同發財人攤一百個雞蛋的說法一樣,是意淫的產物。

    傳統社會,養兒防老是基本道德。這個道德的產生,與小農經濟有關,有基本感情有關。但是,把它上升到神聖的高度,基本就是騙人了。

    孔子講孝,也隻是從感情上說的。出生前三年,不免於父母的懷抱,所以父母去世後,守孝三年。這是基本感情的回饋,這種養育關係的正回饋,保證了兒童的成長,保證了老人的晚年,這是人類存續的基本方式,在小農經濟的條件下。

    西方的孝道並沒有這麽嚴格,因為從經濟上,他們有獨立的能力。老人有退休金,社會化保障,所以他們對子女的要求,僅是感情上的紐帶而已。

    今天的中國,走向工業化,保障方式也向西方靠攏,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也將成為曆史的遺跡。感情,才是兩輩人維係的基礎了。

    即使放到古代,這種孝感動天的神化,也是經不起推敲的。如同織女受董永孝心的感化,最好的方式,是趁董永父母活著的時候,多給他們家做幾件上好的衣服,保暖或者賣錢,這才是最好的幫助方式,沒必要以身相許。

    在古代的老百姓傳說中,意淫的成份很多。董永那樣窮的人,大概率是討不到老婆的。基因上中斷,就是他們在進化中的地位。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女人來,一個女人來了,也保證不了他們家能夠養育後代,所以一定是個仙女來,還要生下子女,保證基因的傳遞。

    這種天大的好事,隻有在現實中是遙不可及,才會變得那麽美好。當然,這隻存在於神話中,現實中不可能實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