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二十章 多數人的坑(1/5)

    古人說,言多必失。我就是這樣的狀態,原來本來是因為想做好事,最多與“平凡”搞點心理疏導,但在她的鼓吹下,自己偶爾也回答一些公共問題,在公共的論壇上。

    我本想躲在這個酒店裏,如同我不願意向任何人透露我的真實身份一樣,做一個隱於市的人。那個領班雖然知道了我的來曆,但也僅此而已,並沒對我的生活產生直接影響。畢竟,她已經辭職了。

    當然,大廳的小姑娘們,沒那大的膽量直接接觸我,但微笑的眼神自然而親切,“莊總”的稱呼已經固定了。

    我把網絡當成一個社會,雖然物理上是虛擬的,但在精神上卻有很多真實的成分。在這個冬天,哪裏都不想去的時候,我如同書店那個老人一樣,觀看著世間的百態人生。他可以透過表情和身形看實質,我直接通過對話,了解人世的內心。

    或許,這是我另一種參與社會的方法。古德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是覓兔角。也許,參與世間人態,才是理解佛法的基礎。我在看《證道歌》時,總感覺隔著一層紗,不得要領,大概是對人情世故世間法門不太熟悉和了解的緣故。

    我要了解人們的感情,知道痛苦和煩惱的多樣性,才可以提煉出理解佛法的線索吧。這個冬天,我哪裏都不想去,就隔著這個屏幕,與他們做心靈遊戲。

    不得不承認,網絡上經常發言的,大約都是沒什麽事做的人。這種人,思維最多,感情最直白敏感,是最好的觀察對象。我給予答案時,他們的反應,也是了解情緒最好的實驗。當然,他們的吹捧和批評,也會在我心裏產生反應,我也更好地觀察自身。

    我是一個普通人,這是我通過觀察論壇中他人與自己的暫時結論。隻不過,由於知識麵的廣度,一些網友,把我當成了高人。其實,我根本就不高。理論水平,跟弘學差距巨大,甚至連他的講解都看不懂。論做事水平,跟雲南的文大姐夫婦,差距巨大,沒有他們那樣的周密和紮實。甚至在性情上,敦煌的劉大哥都比我強,他的執著和堅持,保持住了強大的自我,可以抵禦一切的誘惑。

    但是,有些人是需要鼓勵的。我盡量做一個正能量的回答者,麵對網上需要幫助的人。

    其中,有一個搞計算機出生的,在重慶工作,大約專門在網上調查過我的ip地址,他悄悄@我,問我是不是住在五星級酒店的?我隻得回答是,但我暫時不想見任何人。

    我不想重新進入這個社會,以物理的狀態或者生理的狀態,因為,旁觀者清。

    他理解我的想法,是個聰明的年輕人。他已經猜到我很有錢,甚至從我的日常用語中,已經猜到,我並不老。於是,他提出了一個問題。

    他是山區出來的讀書人,雖然畢業沒幾年,但迫切想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並且,在現在的條件下,上升的通道比較狹窄,不如北京。重慶搞it的,本來選擇麵就窄。

    也許是他從小生長在貧困的環境,他很少看到成功者的例子。對於自己可能的成功,也沒什麽把握。於是,他有一個疑問:對大部分平凡的普通人來說,是不是在走向成功的路上,都有一個巨大的坑,絕大多數人,都是掉在這個坑裏了?

    他還用了一個物理名詞“熵增”,這跟我在網上所說的內卷化,是大致相聯係的。

    好不容易,發現我這個“成功者”的實例,他想問問原因。這個因處於平凡人境地太久的人,已經不太相信自己這樣的,可以成功了。其實,我本可以給他講李茅的故事、小蘇的故事,小苟的故事,以及我自己的故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