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一十三章 多年的衝突(1/5)

    也許是多年的積怨在此刻爆發。小向麵對的,是一個鼓槌,結實地打在腦門上。

    不要猜是誰的暗器,那鼓聲停止後站起來的人,就已經脹紅了臉,他就是蹬搓。

    一切都亂了。支撐老人去世最後尊嚴的氣氛亂了,人們為向家保持的臉麵也亂了。對這兩個年輕人對錯的評價也亂了。一貫文雅嚴肅的向老師,也亂了。

    在眾目睽睽之下,別人打他兒子。要麽他為兒子出頭,要麽,是他沒教育好兒子,兒子該打。作為聖賢之後,他隻能選擇後者。

    他兒子確實有錯,當麵損人充大,本來就破壞了基本規矩。這明明是砸人飯碗的話,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明說,這是很惡劣的。

    但蹬搓也不對,畢竟君子動口不動手。全是街坊熟人,在老人故去最重要的日子,動手打人,還得了?

    我們鄉間人與人發生矛盾,雖然有鬥爭和爭吵,但有一個基本的底線。“說人莫說短,打人莫打臉”。

    而此時,在最重要的場合,這個底線,被他們倆突破了。當時的結局,小向被父親趕出了現場,而蹬搓,也被在現場幫忙的其他師傅,勸離了班子。打圍鼓的任務,交給了一個更不專業的業餘愛好者。

    這個場合突破底線,表明了傳統道德約束力量的衰落,向老先生不在了,他所標榜的道德模式,終於毀在了自己親孫子手裏。

    在坐夜這樣莊嚴的地方,你悲也好,就莊嚴地悲,你喜也好,就由衷地喜。你悲,是留戀他的恩情;你喜,是祝福他的來世。但絕不能打架鬥毆罵街撒潑,因為,太不莊嚴了。

    這事,對主人家大不吉利,仿佛說是老人向前,結了什麽冤仇似的。當然,這兩個年輕人,也被傳統所鄙視。

    蹬搓本身倒沒大錯,畢竟隻是出於義憤,他不是首先惹事的人。年輕人嘛,控製不住,衝動了,大家倒也理解。長老批評兩句,老婆吼了兩聲,倒也算是罪刑相等。

    蹬搓怕老婆,因為老婆掙得多。有作為才有地位,在四川,這是男女平等的公平砝碼。

    但是蹬搓事後仿佛還在憤憤:“說老子是花架子,大家看到的噻,我瞄都沒瞄,說打他額頭,就絕不打他眼睛。不是看在向老師麵子上,我還有個鼓槌。”

    不過,大家很明白,他扔鼓槌之前,確實沒說過要打對方額頭的話。隻不過,大家早就承認,他就是本街上,武功最高的人。因為,其他人,根本就沒練過武功。

    至今,也沒有孩子,能夠嚐試後空翻。

    但是,有武功又有什麽用?老婆一聲吼,他就要抖三抖。他敢打老婆嗎?所以,有一些家長教育孩子時說到:“莫看武俠小說了,武功沒得用,蹬搓為什麽怕老婆?因為武功掙不到錢。”

    當然有知識的家長,會附帶給孩子普及科學和曆史知識:“熱兵器時代來了,武功就廢了。畢竟,世界冠軍,也跑不過子彈。拳頭打天下,義和團就證明了,隻有失敗。”

    而小向幻想中的以文取勝,以斯文所營造的想象空間,被那粗暴的一槌,擊得粉碎。他的體麵無人欣賞,還受到了侮辱,他能怎麽辦呢?

    他的思路清奇,他認為,以他的優異稟賦,這個小鎮不可能有知音了,他得轉換環境。父親當眾的喝斥以及鄰居厭惡的眼神,讓他得出世風日下的感慨。

    從此,他不再在大街上唱歌了。偶爾在守店子的間隙,指尖下意識地翹成蘭花狀,也迅速複原。轉扇子和撩白袍的動作,也久不展示。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在痛苦地訣擇,他醞釀著一個巨大的計劃。生性柔弱的他,居然離家出走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