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章 測不準原理(1/5)

    我之失態,來源於自身的弱點。我的弱點有兩個,好為人師,婚姻失敗。

    第一個弱點,我想大部分讀過幾天書的人,都有。中國是個崇尚知識的國度,裝有知識,騙得崇尚,哪怕短暫,也很過癮。從小,老師的權威感讓我們模仿,好為人師是這種模仿的慣性。

    第二個弱點,來源於我與妍子,因為沒有孩子,我至今漂泊。雖然嘴上說不重要,但這個情結卻實實在在印在了我的心中。

    當然,我必須從這種紛擾中走出來。如果重入塵世,有什麽比我的過去好呢?我決定繼續看書,以了解,聖人們是怎麽看待人生和世界。

    《證道歌》中的下麵幾句:“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這是闡釋所謂無價珍的具體內容。說它有無盡的功用。利物,應機,這兩個專有名詞,是非常打腦殼的。比如,有個和尚悟道了,別人問他,悟道前後的感受。他說了,悟道前擔水劈柴,悟道後也擔水劈柴,但悟道後,是快樂地擔水劈柴。

    從這個角度看,隻不過是心理感受的不同。還談不上利物應機。如果隻是改變人的心理狀態,那麽請教心理谘詢師好了,或者找個街頭算命的,也行。但事情肯定不止這麽簡單。於是,就有後麵的三身、四智,八解、六通。三身我知識,是法身、報身、化身的通稱。

    法身是本體,報身是現象,化身是功用。比如經中說,觀音菩薩有百千萬化身,隻要哪裏有苦難,有人念誦他的名號,他都要去拯救。當然觀音是男是女就不重要了,他可以百般應化,什麽都可以。

    六通前麵已經明白,但四智八解什麽的,連所謂的大圓鏡智之類,我名字都弄不懂,就暫時放一邊,沒參照的東西,就不要試圖去理解了。

    其實做學問,需要老實。孔子說知之謂知之,不知謂不知,就是這個道理。不知道的東西,不要亂理解,免得犯錯誤。

    有很多先生,為了保持老師的形象或者虛榮,給學生亂解釋名詞,就鬧了笑話。傳說李鴻章第一次聽到一個外國名字,叫葡萄牙的,馬上反問道:“葡萄還有牙?”這不是幽默,是他真不知道,他還曉得問別人,可見,他還沒愚蠢到不懂裝懂的地步。

    畢竟一代高手,總有他聰明的地方。

    但另一個故事就有點笑話了。一位私塾的老先生,在一個稍懂新學的學生麵前,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問:“老師,伽利略意大利,是什麽意思?”老師答:“伽利略的意思是,掙大錢。”老師這是望文生義,他把句都斷錯了。按他自已的判斷,意是意思,大利是掙大錢。

    有的也是隨便類比,也會產生錯誤的結論。在中國古代,人們寫文章喜歡類比,這是非常粗糙和不符邏輯精確的推理方式,基本沒多少正確性。我們按金木水火土來命名太陽係的五大行星,意思是五行窮盡一切,所有行星都在這裏了。後來又出現幾顆,就不太好辦了。隻好以海王冥王來命名了。

    但是海王應該是在大海,冥王應該是在地下,這完全亂了方寸,違背了傳統。要是孫大聖知道了,豈不得冤死。當年孫悟空下海找的龍王,哪吒打死的三太子,難道都是假的?如果孫悟空改生死薄的事,發生在天上,那麽,他就走錯了閻王的門,他就無法長生不老了。

    據說清朝時,已經有西學東漸,海國圖誌等書籍也在市麵出現。有科舉出題的人,趕時髦,出了一個中西結合的試題:“孔子拿破侖”,有學生不太明白,但必須得寫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