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失去統一性(1/5)

    翻動自己的大包,才覺得近幾天,總在空想,忘記了筆記。這是很久以來養成的習慣,怎麽在這幾天,就忘了呢?

    打敗我的,似乎隻是瞬間。

    這兩天,我沉迷於網上論壇了。居然沒有出門,隻在瞎想,隻在逛網,居然把這多年的東西,差點搞忘了。

    真的隻是偶發的嗎?也許,潛意識中,認為它不重要,或者它太累了吧。

    當你邀請別人時,別人說沒時間。其實時間是恒定的,隻是優先序列不同。人們總是把能夠帶給自己最大利益的事,擺在最前麵。這種利益的最初驅動,也許是快樂。

    筆記,對我來說,最直接的動因,是想留給這個世界,自己曾經來過的證明。也許這個讀者,是長久沒聯係上的二娃。

    但根本的動力,是對人生連續性的認可。假如一個人,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那也許與他的過去的經曆,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有關。這是過去對我的教育,我甚至認為,它就是我潛意識中的真理。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一係列社會關係和個人事件發展的必然結果。

    如果人生是這樣的話,那麽就有規律可尋了。從今天的作為到明天的結果,這個因果關係是清晰且連續的。好比坐標上的連續網線,如果按一定規律運動的話,那就是可以在數學上求導的。

    所以周易八卦,隻是建立人生的數學坐標。而求導,就是預測實踐。

    但是,這個理論有一個必須的前提,就是,人生是連續的。但是,我們明明發現,人生有許多意外,突然撞斷你連續的曲線,讓命運改變在一個瞬間。

    如果人生是不連續的,有斷點。那麽,曆史沒用,規律沒用,思考沒用,我們所建立的知識大廈的結構,會瞬間坍塌。

    是不是有這種情況呢?

    從佛經上看,並不是。它是講因果的。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但這種因果與我們所說的曆史和人生經驗,是有區別的。它是三世因果。也就是,反因果放入前世和後世兩個維度,整體來參考。但,前世和後世,是我們認知的斷點,我們無從判別,所以,就造成了認識上的困難。

    我們踩死一隻螞蟻,這隻螞蟻有什麽罪?它隻不過碰巧與我在行進的線路上偶爾遇上了。它既沒能力躲避人類,也無從判斷。

    假如有另一種強大的力量,我們就是那隻螞蟻,我們的命運,是自己決定的嗎?

    斷點,意味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對未來的不確定,讓人們很沒有安全感。這很不舒服,但現實總給我們這種印象,讓我們很是焦慮。

    那些所謂的統一性的大師們,為了緩解這種焦慮,以尋找真理為名,製造了許多模式,仿佛真理盡在掌握,仿佛命運可以自主。這,是不是一種自嗨?

    人們天然有追求確定性、絕對性、統一性的動力,因為心理安全的需要。

    從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開始,人們喜歡製造某種大一統的模式,比如什麽理論模式、邏輯模式、數學模式、仁義模式、道德模式、易理模式、風水模式等等。

    每一種模式,給你一個前提,世界是連續的、有規律的。你沒有發現規律,是你笨。但是,多少聰明人,仍然死得不明不白啊。

    人類的模式,大概可以確定的不多,但死亡是必經模式,這倒沒什麽置疑。既然它不可避免,何必怕它呢?怕又怎麽樣?改變不了什麽。於是,及時行樂,或許更為經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