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七十一章 崇拜的動機(4/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莊哥,你慢慢說,不必那麽早就出結論,我們有的是時間。”

    我們有的是時間,這話,她至少說了三遍了。是誰急吼吼,往我身邊湊?

    “第一個好處,是思想簡化。一般來說,要有獨立的思維模式和能力,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得有一些邏輯習慣,有一些思考習慣,長期訓練,才能養成。你知道,普通老百姓,不要說沒這些知識,連這思考的時間都沒有。”

    “什麽思考思維的,大部分人,還不是為了眼前的那碗飯?”

    她倒是直接。

    “有一個能夠代替你的思維,你了解一些他的結論,你也可以複述他的一些語言,這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把那個人的思考引用過來就行,免去了麻煩。況且,他們有一個理由,無往而不勝。”

    “什麽理由?”

    “如果你要各他們辯論,他們會反問:你有老爺子厲害嗎?隻這一句,就會讓那些有點思想的人,啞口無言。這跟你的武器論,頗有相似之處。在順境時,背背他的詩,體驗豪放;在逆境時,讀讀他的話,勉勵自身。你想想,這也是不錯的精神體驗,對不對?所以,它還是能夠帶來簡單的快樂的。”

    “是不是太簡單了點?”二妹問到。

    “當然,矛盾無處不在,困難隨處可見。總得要找一個遮風避雨的精神家園,才能取得心理的平衡。尤其在這個劇烈變動的大時代,命運無法被自己把握,更需要了。你聽說過,魯迅的一個比喻嗎?”

    她搖搖頭,不知我所指。

    “魯迅說,假設一個鐵屋子,關著一個人,從裏麵根本打不開。裏麵的人正在睡覺。空氣越來越稀薄,他將窒息而死。但是,你如果企圖把他從熟睡中喊醒,那不是增加他的絕望和痛苦?與其這樣,不如他在安眠中睡死,還人道些。”

    “什麽意思,我不太明白。”

    “對於沒有獨立思維習慣的人來說,他的思路如同鐵屋子,崇拜就是安眠,如果你打破他的崇拜,他又無法衝出鐵屋獨立思考,豈不是要每天生活在痛苦的糾結之中?”

    她仿佛明白了些,也捏了捏我的胳膊,讓我繼續講下去。

    “第二個好處,是給自己找理由。你知道,老爺子是造反出生的,他有打破現狀的勇氣和能力。而老百姓需要什麽?就是需要打破現狀啊?就是需要造反和改變啊。如果沒有改變,他們在對比之下,嚐到的,隻有痛苦。尤其是那些,把幸福建立在與別人對比基礎上的人。自己混得不行,怪別人,怪社會,怪世界的不公平,這在老爺子的思想中,遍地皆是。”

    “可我覺得,現實中的大多數人,並沒好痛苦啊?”二妹這個問題非常好。

    “對,現實中,每個人的境遇都在往好處變。比如今天過的生活,就連普通農民,也比過去的地主強。你在農村,也經常吃到肉,不是嗎?”

    “吃穿都沒什麽,我們這些還是不缺的。盡管,我們家是當地最窮的人。”

    “那麽,總有一些人,對現實不滿,他們不滿什麽呢?是比較,比較讓他們痛苦,讓他們有造反的衝動,雖然他們沒那個膽量和能力。”

    二妹感歎到:“是的啊,總覺得比別人差,這很不舒服。”

    “那麽,這些人的幸福觀,為什麽要建立在與別人,尤其是與身邊人的比較之上呢?這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生產方式有關。”

    我知道這是個大問題,鑒於她的理解能力,我準備簡化了說:“我們是一個集體主義意識很強的社會,各個社會單元被家族、鄉鄰等圈子所包圍,眼界窄,況且沒學過曆史的人,觀察時間的長度也不夠,所以隻盯著眼前的人來評價自己的狀態。別人是自己的鏡子,尤其是身邊人。為什麽這種觀察呢?因為自己不能獨立地審視自己的存在。當然,從文化和生產上說,還有許多理由,不細說。簡單地說,大部分中國人,人性和傳統決定,幸福感來源於與身邊人的比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