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六十八章 父母的驕傲(1/5)

    把辭退父母接到長沙的過程是比較煎熬的,因為他父母總在反複問我的年輕、職業、收入以及與二妹的戀愛經曆。老人對後代婚姻的關懷,這種心態,你還不能叫它八卦。

    扯開話題躲閃,或者,編造一個故事,都是很累心的。古人講,直心是道場,那是一個聰明省事的辦法。要想不累心,永遠不撒謊。

    而二妹呢,不僅幸災樂禍地不幫忙給我打圓場,還表現出添油加醋的興奮,這讓我編故事的難度,陡然增加。

    好在我智商高,並且二妹坐在副駕,兩位老人在後麵坐,看不到我紅臉。我是一個會說話的人,但在純樸的山區老人麵前,撒謊也不是很自然。

    有一種底蘊叫做良心,在你學會了各種卑鄙後,它仍然存在,隻是你不知道它有如此強大而已。它會在你最滔滔不絕時,偷襲你一下,讓你突然感到無地自容。

    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如同一個世紀那樣漫長,真不好熬過來。其實最開始我跟二妹商量過,在一些路況好的地方,她來開,一是練習技術和膽量。另一方麵,我也可以得到稍許休息。

    但我堅持自己一個人開車,以安全為理由。但真正的原因是:如果我閑坐沒事,兩位老人還會問個沒完沒了,我怕自己編不下去了。

    還好,老人們隻是關心二妹的生活和我的情況,並沒有注意到我故事的諸多邏輯漏洞,他們不是來破案的,心中沒帶測謊儀。

    好在我找到了一個好的話題,成功地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以親情對親情,以關心對關心,這是直接有效的辦法。我問起了二妹她哥哥的婚姻狀況。

    兩位老人顯然被這個話題所吸引,一邊責怪二妹沒把自己家庭的狀況給男朋友講清楚,一邊熱心地跟我介紹。

    她哥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學習成績實在是不太好。當年二妹算是他們中學學得好的,所以貧困的家庭隻好棄一保一。按二妹的說話:“我哥是為了我,才輟學的。”

    當然,喬姐的媽媽還是疼愛這個侄女的:“也不是,他當時的成績,隻能讀個職高,不如出去打工呢。”

    在外麵打工如果沒技術,是很吃虧的,舍得力氣是一方麵,沒有上升渠道,就沒希望有前途。在外幹了幾年,覺得不行,又回鄉,承包果場,但果場的難題也在於技術,他也沒經營好。現在,在縣城賣水果,鋪麵是租的,也沒什麽生意。

    人年紀漸漸大了,就得尋思找媳婦。但是,現在找媳婦的行情已經看漲了。在中國大部分地方,有重男輕女的習慣,因計劃生育的壓力,有很多人,利用b超技術,打掉已經懷了幾個月的女嬰,隻留下男孩才生下來,這人為造成了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

    當然湘西並沒有這個風俗,當地對女兒還是比較看重的,倒沒有這種滅絕人性的做法。我記得,四川老家,也很少有這種做法,男女比例倒大體相當。這估計是與我們的民族結構和生產方式有關。

    大巴山區和武陵山區,都是各民族雜居之地。漢儒文化以及後來走向極端的程朱理學,並沒有浸淫很深。人們倒還保持著樸素的生育觀念,對生命有一份起碼的尊重。孝與不孝,並不以男子的傳承為依據,也沒有很嚴重的姓氏家族概念。

    這裏雖然也是漢族居多,但這些漢族,大多是外來移民,祖先並不在這塊土地上,所以算客隨主便,也就隨了當地民族的習慣了。

    在北京時,碰到一個人口學專家,他專門研究八十年代以來,中國人口性別比。他說,四川和重慶,是中國男女比例最平衡的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