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三十七章 編造大故事(1/5)

    摧毀了記憶片斷客觀上的連續性,也就讓所記之事喪失了判斷價值,那麽,思維有什麽作用呢?小苟是聰明的,他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莊哥,難道我一直是在自己騙自己?我有心理問題?”

    他自己問出來,太好了,我就是要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思維的無限性與實踐的有限性,是有根本矛盾的,而我們總想把它們協調和統一起來,這是人類的習慣,人人都有這個矛盾。”

    顯然,我說得太專業,他不太聽得懂。我繼續解釋到:“人人都有心理問題,你我也不例外。不受時空限製的心,總在現實中對應不起來,你可以認為它是個問題。但是,誰沒有呢?”

    “看的和實際的不一樣,比如七彩陽光,我們隻感受到白色的光明。想到的和看到的又不一樣,那麽,思維或者記憶能夠完全反映現實嗎?反正,聰明人我見過,但沒有一個人做得到。”

    隻說現象不說原因,他大概能夠理解吧。

    “對對對!”仿佛知道不是自己一個人病了,他居然輕鬆起來。這就是人類的特點,一個人頭痛是病,一時間內頭痛是病。但如果所有人都頭痛,就不是病了,是人的本質。如果你所有時間都頭痛,也不是病,是個性特征。

    價值觀是個社會概念,在與同類的比較中,產生在大量諸如合理、是非、對錯的觀念。比如在春秋時期,即使是和平年代,人的平均壽命估計也隻有四五十歲,所以有句話:年過七十古來稀。但如果這句話在人均壽命八十歲左右的、今天的日本說的話,隻活七十歲,本都不夠。

    莊子說,夏蟲不可以語冰。當時我讀到這裏時,深深同情,隻活到秋天的蟲子,它們的壽命那麽短,是不是太悲催。後來才知道,大可不必。有些細菌有些動物,活得還短些,夏蟲或許還感覺自己幸福呢。

    有人羨慕烏龜壽命長,但願意祈禱神仙,希望自己下一世當烏龜的人,恐怕並不多。

    況且,夏蟲壽命,在人類尺度的時間看來,雖然很短,但它自己的思維或者行動,比人類的頻率高得多,也許它們自己覺得活得太過漫長。同理,烏龜思維或者行動的頻率太慢,它們過一年,估計所經曆的心理和事實流程,連人類一個月經曆的,都比不上。

    各有各的世界,各有各的頻率,各有各的時間。

    “小苟,最近有本書比較流行,你看過嗎?”

    “什麽書?”

    “外國人寫的,叫《人類簡史》,名字與霍金的《時間簡史》類似,但兩者完全不同。”

    “沒看過,我忙於工地事務,沒功夫。你跟我講講,它說了什麽。”

    我簡要給他講了這本書的基本內容,核心觀點。大約是說,人是社會的產物,之所以能夠組成社會,是大家都相信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是編造的。

    比如,有人說,我們一起合作狩獵,得到獵物後大家平分。這是個故事,是編出來的。比如是否能夠取得獵物?沒把握。打獵時,誰出的力氣大誰出的力氣小?不好區分。獵物到手後,怎麽才能夠做到平分?沒有計量工具,會憑感覺。你覺得那砣肉,自己與別人差不多,就相信了,覺得是平分了。大家都相信這個沒有實現的故事,最後一起合作了。這就是人類社會合作的起始,相信一個編造的故事。

    後來的故事,越編造越大,包括天堂地獄等,大家都相信了,就成了信仰和宗教。

    “但是很奇怪”後麵的話是我自己的感歎:“人類編造的故事,相信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在今後變成現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