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三十五章 對未知恐懼(1/5)

    “莊哥,究竟老雷說的山神是否存在,我不敢肯定,但迷信這事,也不能輕易否定,對不對?”

    這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最牢靠的辦法是存而不論。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采用這個辦法。

    “李茅算是個聰明人吧?其實,我覺得他原來也有點迷信色彩。”

    喲,有內容。李茅這小子,原來有不光彩曆史啊。我興趣明顯,小苟就講得開心。

    “他讀中學的時候,喜歡看一個雜誌,叫《外星人探索》,其實,我覺得那也算一種深信,而且是一種更沒譜的迷信。如果信鬼神大家畢竟信了幾千年,信外星人,恐怕隻有幾十年時間,更沒道理。”

    我有點失望,原來小苟說的是這個。那隻是好奇心驅使下,小男孩的一種探索心態,沒必要扣上一頂迷信的帽子。

    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同宿舍的人,都比我家庭條件好,有些見識,我聽都沒聽說過。比如什麽動畫片情節啦、某遊戲技巧啦,這些,我插不上嘴,有一種自卑感。這也是我至今,在大學同學中,沒能與任何一個人保持長久友誼的一個原因。

    道不同不相為謀,門不當戶不對,這兩句話,我在大學那宿舍裏,就感受清楚了。

    但他們除了談論玩耍以外,同學們討論的話題中,還經常涉及兩個東西:外星人和兵器知識。他們在中學時代,有的訂了雜誌,有的看了相關書籍,反正,都有這方麵的愛好。

    至於男孩子喜歡與戰爭有關的東西,那是天性。在長期的人類進化中,男人因其力量特點,長期擔負著戰爭和狩獵的任務,男人喜歡軍事,仿佛是天生的。

    當然,他們有條件買畫報和雜誌,談論看似高端的兵器。我們農村小孩子,比如我和二娃們,隻能從事實戰。相互打鬥或摔跤,也算是小型的戰爭演練。

    在大學的圖書館,我也看過幾期《外星人探索》,雖然剛才始有點興趣,但看著看著,對所謂目擊事件進行分析後,總覺得有點言過其實。把猜測當結論,這事應該是文人幹的,不是科學家應有的態度。

    我說到:“也許李茅當時隻是好奇心重而已,算不上是迷信色彩。但是,總幻想外星人的事件,確實與迷信有共同之處。”

    “他看過的書,我都可以看。”小苟說到:“反正,每周我都要到李老師家裏麵去,也翻了翻。當年,李茅家條件比我好,他成績也比我好,所以,平時對他有些不服氣。所以,在對待他的愛好上,我有一種雞蛋挑骨頭的懷疑精神,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嫉妒。”

    夠誠實!小苟這話,證明了,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你隻是被競爭扭曲了懷疑對象。李茅懷疑的是外星人是否存在,你懷疑的是李茅的愛好是否正確。沒懷疑就沒思考,沒思考就沒進步。”

    我得鼓勵他的懷疑思想,並且打消他自我譴責的顧慮。

    “他的好奇心,有時有點瘋狂。有一段時間,他甚至將想法付諸實踐,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畢竟我是參與者,親眼看見過他的瘋狂。”

    有意思,我鼓勵他繼續說下去。我是不是有點八卦?

    “李老師不是老師嘛,他兒子李茅,當然在學校就比較自由。他有一天要我配合他,搞一個大工程,問我敢不敢。我有什麽不敢的?他第一名敢做,我就敢做,反正出了事,有李老師兜著。”

    “我們到物理教研室,趁老師們吃中午飯不在時,偷走了光學課用作教材的幾塊透鏡。偷東西是他的事,望風是我的事,沒想到,這事居然很順利。我們那學校,窮得很,老師的辦公室和櫃子,平時都沒上鎖的習慣。至於透鏡放在哪裏的,李茅早幾天就偵察好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