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零三章 自由與杠精(1/5)

    “就是這,山果居,馬上要轉讓了,你們猜,我賣了個什麽價錢?”

    當鮑老板說到這裏時,證實了我的猜測,它賣了個好價錢。

    “實話說呢,這裏真是個好地方,我對它還是有感情的,雖然有很多人出過價要買它,我還是有點舍不得的。至少,我們幾位,在這裏留下的感情,就讓人舍不得。”

    這隻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舍不得,是因為價錢不夠高。為給感情賦值,為給友誼標價,才有這些所謂的說辭。

    “但是,我的事業重心已經發生變化了。原來以為可以在這裏隱居一輩子,去了趟香港,會了會同行,發現我已經落伍了,要追趕,要發展,我必須得重新出山了。”

    所謂隱士,大多是在現實中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躲在安全的角落舔呧心靈的傷口。真正的隱士,是有孤獨的事業的。鮑老板不甘寂寞的性格,注定了他成不了真正的隱士,大不了,與唐代的終南路線差不多。以隱示高,一有機會,高調出山;先名後利,以隱士之名,作高士之狀,抬高身價的一種方法。

    在大家的目光之下,鮑老板神秘地伸出一個手指頭說道:“萬法歸一,道生一,這個山果居,一千萬盤下來,一個億賣出去,都是一。是不是巧合?是不是注定?是不是上天安排好的?”

    扯那神幹什麽,不就是發了財嘛。

    當然,我們嘴上都恭喜讚歎,說鮑老板好眼力,好頭腦,好財運。我心裏知道,這一個億的來源,在於蔡老師講課時的植入廣告,把添頭賣成了正貨。風水,這個標簽,果真有用。再想起爸所說的商業技巧,還真是,沒逃過老人家的判斷。

    當然,劉老師也假模假樣地說到:“錢是好錢,但我們今後聚會,哪裏去找這麽好的地方呢?”

    “這也是我猶豫好久的原因,沒辦法,幹事業,有舍才有得。我到北京,暫時找一個地方,作為我們臨時聚會的場所,隻能這樣了。各位,我要認真再幹十年,就打算洗手不幹了,退休養老,到時候請大家喝酒,大家可不準不給麵子喲。”

    酒杯已經端起來了,豪言壯語也喊起來。目前,喝酒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當然,進入第三階段時間不會太長,因為鮑老板本人,好像已經有點多了。

    在酒桌上的心態各人不同。董師傅是為好酒好菜而來,他喜歡這種直來直去的豪爽;劉老師是為攀附大佬而來,在他認識的朋友中,其餘幾個人,都算是有錢的人;班長為純粹麵子而來,畢竟交往比較多,人家邀請,麵子也是要給的。我是為探究鮑老板商業秘密而來,證實著自己的猜測。

    而鮑老板,需要在故友麵前,展示成功。這是中國人的特性,如同富貴還鄉,才能證明成功的意義。我估計,他接下來要開的同學會,會一直從小學中學安排到大學,而且必須有當年的學霸、帥哥和美女同學,不這樣,不足以品嚐成功的滋味。我知道,他遲早要麵臨小蘇式的困境,眾多故舊吃大戶的煩惱,肯定會接踵而來。

    他此時的心態如同他喝酒時的狀態,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老鮑,財務自由了。

    財務自由是一種狀態,大概上,也與錢的數目有關。人的收入,總體上分工作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當你的財產性收入大於你的開支時,你都可以說自己財務自由了。也就是,即使不幹活,也基本不為錢發愁。

    但是,這種舒適的狀態,究竟有沒有數目上的規定性呢?下限肯定是有的。比如,你一千萬都沒有,說不上自由。但有沒有上限呢?恐怕沒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