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九十八章 盛世的古董(1/5)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跟爸每天下一盤棋,他每天給我講一個故事,在他所謂的百寶箱內,出現過古代書籍,瓷器,玉器之類的東西,但都是古代的,可以稱之為古董了。

    “你喜歡這些東西?”我問到。

    “隻是朋友之間用來互相送禮的東西,有點值錢有點格調而已,在不懂的人麵前,它們不值錢。況且,我沒有投資這東西的實力和愛好,沒放過多的心思。”

    “你沒嚐試讓它們進入拍賣會或者讓專家估價什麽的?”

    “你以為那就準確嗎?那是更高級的做假手段。”

    他這樣一說,倒把我搞糊塗了,如果市場和專家都不能確定價值,那麽,這東西如何估價呢?

    話題就從這裏開始。他照例要來一句綱領性的語言:“古玩這東西,水深了五千年,不要進去,謹防出不來。”

    他的意思我明白,曆代中國人,都有喜好古玩的習慣,五千年的文化積澱,當然有巨大的江湖水深,水性不好的,往往會一生淹死在裏麵。我所知道的,連古代皇帝都收到過假貨,那可真要命。但對於造假者來說,為了錢財,命都可以不要。盜墓者,也是走的這條路,要錢不要命。

    一般人,不必跟這些拚命的人打交道,何必呢,平平安安不好嗎?我想到這,說了一句:“曆代就有人閑得無聊,或者說活得不耐煩,非要硬趟這渾水,不在少數啊。”

    “對,盛世的古董,其利潤因盛世閑錢太多而巨大,也因利潤太大而有假,這是基本規律。”

    他手上拿著一個黃銅的香爐,說到:“這隻是明代一個普通的青銅爐子,但有人號稱它是唐代的,差距幾百年,照樣哄人。甚至他說是宋代宮廷使用的,你也不敢隨便否認,這是欺負外行。其實,這就是明代普通大戶人家供佛燒香的爐子,隻不過製作比較精美而已,看起來比較漂亮,不值多少錢的。”

    我還是好奇,問到:“這究竟能值多少錢呢?你問過嗎?”

    “我當然問過,到潘家園市場找熟悉這行當的朋友問過,大概值兩萬元。”

    我覺得奇怪,又問到:“兩萬元的東西,你也裝在這個櫃子裏?”

    “當然,我喜歡它的樣式,經常可以把玩觀賞。更重要的是,它是銅做的,盤不壞,你不覺得嗎?”

    我點點頭:“喜歡的,就是好的。”

    “這是一個朋友送給我的,他倒是個文物收藏愛好者,一生被大量假貨騙,但這個東西是真的,我回送他的東西也是真的。”

    我問到:“你回送他什麽?”

    “一尊觀音玉佛,不是古代的,是當代的,玉是真的,雕工也好,有特殊意義,對他來說,算是老朋友對他的告誡。”

    什麽意思,這裏麵肯定有故事。

    “我這個朋友,當年跟我一起在義烏做生意起家的,他當年生意做得很好。本來,他在我們這群生意人中,文化是比較高的,我們省師範學院中文專業畢業,很有文化修養的。我們那個年代能夠上大學的,都是學習上的精英,這點,從高考錄取比例上就看得出來。”

    那是,按年齡算,他們考大學的時代是八十年代初,也就是剛恢複高考的時期,多年積壓下來的高中生,在那幾年集中考試上大學,全國才收二十幾萬人,真正的是百裏挑一。

    “他畢業後本來分在一個事業單位,有固定工資鐵飯碗。但他屬於膽子比較大的人,當他聽說國家鼓勵個體戶,他家庭比較困難,他就跳出來做生意,屬於我們這幫做生意的帶頭人。當時我們都想,人家大學生敢於不要鐵飯碗,出來做生意,我們有啥怕的?所以,他算是我們這一幫人的老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