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九十一章 為什麽安心(1/5)

    妍子繼續她的念佛打坐的功課,我一旁看著她,安心沉穩,這是什麽樣的力量,能夠完全屏蔽外界的擾動?

    妍子跟我說:“哥,你找這麽多事,又是孩子又是幹媽的,你就能夠安心嗎?”

    確實,她問到根上了。她一直是安心的,而我不安心,我們周圍的親人也不安心。與其說是所有人的安排是在安定我和妍子這個家庭,不如說是在安定我的心。

    我心不安,也許是過去做的錯事太多,也許是對未來的無法把握。

    “妍子,我看你念佛打坐的時候,很安心的,是什麽原因呢?”

    “哥,做事就做事,念佛就念佛,沒什麽不安心的。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大丈夫,對不對?”

    我再一次聽到“大丈夫”這個詞,讓我心中莫名一震。董先生臨終前給我的詩中,就寫了這一句“入世要做大丈夫。”難道,在妍子心中,大丈夫不是根據事業大小來評判有,完全取決於心態?

    我看過一個典故,說是布袋和尚的故事。據說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很胖,總是在笑,現在廟子裏的大肚子和尚,就是根據他的形象來雕塑的。不知道準確不準確,但有這個傳說。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個對聯倒是非常出名的。

    據說這個布袋和尚,經常提一個布袋出去化緣。按佛教規矩,當有施主給予施舍時,和尚要給別人講法。但這布袋和尚卻不講法,當有人問他法門時,他總是笑,將布袋放下來,裝上東西,又扛上肩,走了。

    有人說,他的動作就是法門:拿得起、放得下。

    一個新的疑問,我問到:“妍子,拿得起或許做得到,放得下如何做到呢?”

    “哥,拿得起能做到嗎?什麽叫拿得起?你能夠將天下的苦難扛在一個人肩上嗎?且不說這麽大的誌向,就是你能夠將自己憑空拿起嗎?”

    她哪來這麽厲害的理論,這才多久,她都成了哲學家了。人不能將自己拎起來,如果不借用外部工具的話。

    “放得下,需要做嗎?哥,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不都得放下?隻要你懂得了出離心,你就會自然放下了。”

    什麽意思,我沒聽明白。

    “假如人生如夢,當夢醒了時,你是不是能夠,繼續睡一覺,接著前麵的夢做下去?”

    “不能。”

    “人生也是一樣,我們處於分段生死的狀態。明天的事與今天看起來有連續性,其實連續的隻是你的心,並不是事實如此。哥,認識到變化,就認識到失去不可避免。既然不可避免,你還有什麽不能失去的?你守得住?擔心沒用,不放下也得放下,如果你認識到真相,自然就會放下。”

    “妍子,你說的這些,怎麽這麽厲害,你這大半年來,是不是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課?怎麽突然懂這麽多道理了呢?”

    “道理要懂,除自己親身經曆。”她隻說了這一句,又繼續看佛經了。

    我想了想妍子的經曆,她好好生活,突然麵對這麽多的變化,每一個變化都改變了人生的方向,那麽,生活的不確定性,反映了世界的不確定性。而對於她的體驗來說,既然任何事都沒有確定性,為什麽不接受這些變化,坦然生活呢?

    突然一個念頭:如果生活是不確定的,那為什麽算命有一定的準確度呢?

    當然,妍子所說,連續的是我的心,那麽換過話來說,如果心靜了,就打破這個連續了?死人算不算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