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五十八章 穩妥的辦法(1/5)

    喬姐在聽她講述的時候穿衣服,此時衣服也已經大致穿好了。問到:“按你這個說法,是我想多了。沒事,剛才我就是著急,才吼了你。”

    “理解理解,我也是情不自禁。”方姐不好意思地解釋到。

    “對了,按你剛才的說法,我才是第三者,應該我跟你說對不起了。方姐,其實我們倆為一個男人糾結,已經不是第一回了,我們之間也沒什麽不好意思的。”

    喬姐這個理由是相當充分的,她們之間這複雜的關係,都因男人而起,算上我,已經是第三個了。我想起方姐昨天說的那句話“漂亮的女人總是占先”,我產生了一個宿命的想法,她們倆的前世,是什麽關係呢?

    如果因果存在,前世影響著今生,那麽她們前世的情況,可能更有糾結的故事。畢竟今生還沒過完,故事的發展就如此複雜了。

    說到這裏時,外麵響起了敲門聲音。

    方姐馬上出去應付了幾句,然後回來,果然是問早餐的。

    “我簡單點了一個三人套餐,沒征求你們的意見,怎麽樣?”

    我點點頭,這個並不重要,隨便吃點都行。其實我們三個都是窮人家庭出身,飲食上沒有過多的講究。我見過一些土豪,把飲食講究得不中不西,這其實是裝。凡是沒在國外生活多年的,凡是四十歲以上的,他真的能夠享受黃油和魚子醬?

    溫州有個富二代,在法國呆了幾年,回來後,喜歡擺譜,請客也隻有西餐,早餐也是黃油麵包的。我們商會的人,差不多都以為他西化了呢。後來,他爸爸一次跟我們喝酒喝大了,說出了老底。這小子就是裝,在自家過早,稀飯油條吃得呼呼聲的。

    早餐上來了,中國人常吃的那些,春卷蘿卜牛肉麵,飲料倒是豐富,咖啡牛奶和豆漿。許多醬菜小吃,米粉湯圓。十幾個品種上來後,服務員還端來了一大盆稀飯。

    我想起了才子作家王蒙在九十年代的一篇小說,名字叫《堅硬的稀粥》。他寫了一家三代人關於早餐的衝突。作為掌握著家庭絕對權力的爺爺,是個開明的改革派別,他提出,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提出新的早餐方案。

    兒子早就忍受不了家庭多年來的早餐樣式,天天鹹菜蘿卜頭,饅頭就稀飯。他提出的方案開始實施,比如增加油條春卷和豆漿,比如還有一些南方的小吃,豐富口味,增加熱量。

    兒子的方案執行不久,孫子抗議了,認為油炸食品不健康。孫子的方案,以全盤西化為主體,黃油麵包牛奶,加上水果和蔬菜沙拉。但時間久了,大家也不習慣這種口味。

    最後曆史回到了它的,大家爭執不休的情況下,早餐又悄悄地慣性似的,回到了大家都不太滿意但又能夠接受的狀態,永遠改不掉稀飯。這稀飯的慣性如此堅硬,即使所有人都有改革的呼聲。

    今天,小說中描寫的早餐樣式,大體上都有。我倒不像王蒙那樣,喜歡研討改革與習慣的力量對比,也不像有些文人喜歡往文化和心理上扯。我此時浮現出最生動的話是孫子在提出方案前的一個假設。

    孫子說:“如果當年日本人來到蘆溝橋,見到中國老百姓跟他打招呼,開口露出黃油殘存的牙齒,那日本人不得整師整團地休克啊?”

    我不自覺地笑了起來。這沒有逃過她們的眼睛,方姐招呼服務員出去,喬姐問到:“你剛才笑啥?”

    “笑你唄”方姐玩笑到:“晚上你是正宮娘娘,白天我才是正主,你沒看,在服務員眼中,一切都是我安排的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