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三十章 研究下生活(1/5)

    如果你到四川來,提到生活這兩個字,你要注意,也許這人是專門說的一件事:飲食。

    本章題目所示,這個“下”不是上下之下,不是方位詞。應該理解為一下兩下的下,讀ha,四聲。“研究下生活”,有時可以理解為:想法整點好飲食。

    在盆地的約束下,高山阻隔了詩與遠方,四川人的創造力,更多在飲食的範圍裏發揮想象。如果將飲食與語言結合起來,就可以形成藝術,大眾喜聞樂見,大師離不開它。

    如果說李白將喝酒與寫詩結合,是最早四川人的藝術表達,這就奠定了四川的酒文化不同凡響之處。中國傳統八大名酒,川酒幾占半壁江山。更早的聯想,來自於剛出土的三星堆文化,那青銅的祖先又眼突出,不管專家們用什麽模式猜測,但我始終認為,那就是一個喝多了的人。

    四川人酷愛喝酒的曆史,比李白早多了。至少在三國時期,川人早就在酒中淪陷。

    醉酒的快樂,在本質上,是通過對身體機能的畸形觸發,導致情感變異,而產生某種思想靈感上的扭曲效應,強烈的精神反應給人製造了某種神性。所以,最早酒與神有關。所以尼采作為哲學家,他寫了《酒神》。喝多了的人,北京的形容比較粗陋:“喝斷片了”,這隻是從身體上來講。四川人的境界就藝術得多:“神戳戳的”。將酒與神聯係起來,大概是商代就有記載的偉大傳統吧。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曹操是北方人,也感受到個中美麗:“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但身為四川皇帝的劉備不這麽想,他沒那麽高大上,他隻是河北一個賣草鞋的。他認為,四川人喝酒,浪費糧食,該禁。

    這不得不說與中國的釀酒史有關。在明代以前,中國人沒有發明蒸餾酒的做法,主要是釀造酒,也就是把米酒弄得更酸,但度數當然也不是很高了。這一點,今天四川還有,就是甜酒,度數較低的釀造酒,有點甜。甜,在酒中,絕對是貶義詞。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詩:“戶大嫌酒甜,才高笑小詩。”就是例證。

    現在四川人通常把甜酒叫做“撈糟”,貶義明顯。這其實就是釀造酒後,酒水出來後,剩下的渣渣。

    用米來釀造酒,成本是非常高的。三斤糧食一斤酒,所以,酒是奢侈品。劉備要準備糧草進攻中原,當然不能容忍酒的存在。禁酒,皇帝下詔書,不禁要殺頭。甚至,有私藏酒具的,喝酒物品的,也都要殺。盡管如此,但四川人實在是太愛酒了,如果沒有酒,有的人寧願不活。所以,人也殺了些,但酒卻禁不下來。

    你想想,司馬相如,大才子,卓文君,富二代,如此偶像,都曾經當街賣酒,要說全國其它地方有人無酒不歡,四川有人就是無酒不活了。酒就是生活,禁酒,除非我死。

    這就尷尬了,殺人都不管用,不可能把人殺光吧,那誰去當兵呢?有大臣找機會,要化解這個尷尬。

    機會終於來了。某天,與劉皇叔外出巡遊,瞧見一對男女,大臣上奏皇上:此二人該殺。劉備大吃一驚:何罪之有?這大臣估計是四川人,或者久居四川被川人性格所同化,保持了良好的幽默至死的習慣:此二人外出身帶淫具,與當街行淫同罪,按律當斬。

    劉備畢竟是聰明人,關鍵是止不住自己的笑聲。男女天生自帶淫具,怎麽可以推斷為該殺呢?所以私藏酒具,也不應該是殺頭的罪啊。禁酒之酷法,就此消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